
头晕、眩晕、走路不稳……这些常见于老年群体的症状往往会被忽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眩晕耳鸣诊疗中心主任曾祥丽介绍,老年性眩晕症不仅会增加跌倒风险,还有可能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及时就医。
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实习生 陈琳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
四种情况或引发
老年性眩晕症
曾祥丽表示,老年性眩晕症会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和安全产生影响。
首先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它通常由头部位置的改变引起,如从床上坐起或转身时,眩晕发作可能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其次是梅尼埃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闷、耳鸣和听力下降,并伴随恶心、呕吐和步态不稳。
此外,前庭神经炎也不容忽视,这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前庭神经炎症,症状包括眩晕、恶心、呕吐和不稳定的步态。
最后,老年性前庭失衡也不容忽视,主要是由老年人前庭功能退化导致身体平衡感知能力下降,表现为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容易摔倒。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眩晕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曾祥丽表示,老年性眩晕常与老年人身体状况的自然衰老过程及相关的血管疾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年龄性疾病紧密相关。在治疗策略上,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且多有长期用药史,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特别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老年人的药物耐受性,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老年人眩晕须及时医疗干预
面对老年性眩晕症,及时的医疗干预至关重要。曾祥丽表示,老年性眩晕症患者,应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当出现突发性、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剧烈眩晕时,应立即就医,以防中风等严重并发症;若眩晕持续不断,并伴随耳鸣、听力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亦需及时就诊以明确病因并接受治疗。对于眩晕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同样建议尽早就医,以获取有效的治疗与管理策略。此外,鉴于老年性眩晕常与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并存,定期门诊复查,进行全面健康评估与管理,对患者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曾祥丽介绍,老年性眩晕症患者中,多种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以及老年性前庭失衡等,均可受益于前庭康复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眩晕症,治疗周期各有差异。BPPV患者通过特定的手法复位及后续的康复治疗,往往能在数天至数周内显著改善症状,促进耳石的消散与归位。而对于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患者,治疗周期则可能需要数周至数月,旨在帮助患者逐步重建前庭功能,减轻眩晕,提升生活质量。
至于老年性前庭失衡,考虑到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状况,如肌肉紧张与疼痛等,治疗周期需更加个性化,并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康复管理,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稳定地行走,减少跌倒风险。曾祥丽强调,前庭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保持耐性,积极配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意心理影响给予心理支持
据介绍,老年人由于平衡能力下降、骨质疏松等原因,跌倒风险较高,眩晕症的出现会进一步增加跌倒的风险。曾祥丽提醒,需要重视老年性眩晕症中的跌倒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平衡训练、规范用药、改善环境等。
老年人往往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及用药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老年性眩晕症发生的几率。曾祥丽建议在处理老年性眩晕症时,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以及潜在的慢性疾病,以便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另外,曾祥丽特别提醒,要注意老年性眩晕症的心理影响。眩晕症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其社交和日常生活。在治疗老年性眩晕症时,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患者积极面对,保持良好的心态。
勿过度迷信“保健品治病”
在治疗老年性眩晕症过程中,曾祥丽表示,老年人常倾向于依赖保健品如天麻、养生汤品进行自我调理。曾祥丽虽不排斥此法,但强调首要应是求医确诊。老年人一旦感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以排除严重疾病风险。若医生确认无大碍,适量食用正规保健品可作为辅助治疗。
“老年人勿过度迷信保健品,切勿将保健品视为解决所有健康问题的万能钥匙,尤其要警惕市面上那些未经严格审核、可能存在虚假宣传的保健品。这些保健品不仅可能无法有效解决健康问题,反而可能因成分不明或滥用带来新的健康风险。”曾祥丽建议老年人保持理性态度,遵循医生的建议,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合理地管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