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起国防教育,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广州市花都区花东学校(以下简称“花东学校”)。这所地处乡镇但名声在外的学校以“国防教育”为特色,用5年时间探索出一套常态化、课程化的育人模式,不仅让“站如松、坐如钟”成为学生的日常姿态,更通过国防特色校本课程,将红色基因深植青少年心中。近日,记者走进花东学校,对话校长、学生、教官及家长,解码该校国防教育的“育人方程式”。
从“特色班”到“常态化”
国防教育融入校园血脉
“国防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根植于课堂和生活的长期浸润。”花东学校校长黄雁英道出该校国防教育的核心逻辑。自2019年引入国防后勤管理模式以来,该校逐步构建起覆盖课程、训练、活动的三维体系:每周一节国防体育课、两小时周日拓展训练、每日晨锻雷打不动;清明祭英烈、全民国防教育日授旗、9公里红色徒步与农运旧址共建的实景历史课堂,形成“行走的国防教科书”,让学生的国防教育不止于书本和操场,更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更加立体可感。
这种浸润式国防教育在细节中可见真章。退役军人朱建平现任花东学校国防班教官,他表示,该校学生宿舍对标军营宿舍要求——被子要叠成方正的“豆腐块”,按要求以同一方向摆正;鞋子要求摆放在一条直线上;洗漱用的用品要按大小顺序排好,放在漱口杯中的牙刷也要按照同一方向摆放。
值得一提的是,花东学校用5年时间构建出12门国防校本课程,并取得阶段性成果。5年间,花东学校国防班从2个扩展至16个;2023年该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接待省内外156所学校师生的考察。黄雁英透露,目前该校正试点“跳绳国防班”“走读国防班”等创新形式,“我们计划2025年实现全员国防教育,让迷彩绿成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底色。”
纪律与意志浇筑成长基石
迷彩青春的双向奔赴
初三学生家长王金凤表示,让孩子进入国防班,是她为孩子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虽然也曾担心孩子在国防班会苦会累,但她更深知,孩子要成长、要蜕变,要在将来能肩负重任,劳筋骨、苦心志必不可少。“我希望孩子能接受这样的教育,所以把孩子送到花东学校的国防班。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王金凤说。
国防班学生的进步并不停留在外在和精神状态,更体现在真实的数据中。数据显示,该校国防班学生中考体育满分率达98%,文化课平均分超出普通班126分。“纪律性和意志力迁移到学习领域,会产生‘裂变效应’。”黄雁英表示,该校毕业生进入广州二中、华附等名校后,逾七成学生成为新学校国旗护卫队的骨干。
“一校探索”到“区域范式”
国防教育的乘法效应
站在“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牌匾前,黄雁英描摹着更宏大的蓝图:“我们要做国防教育的‘种子基地’。”这个乡镇学校正将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范式——编写《国防班标准化管理手册》,开发“云上国防”数字课程库,把特色跳绳与军事训练结合,首创“花样跳绳国防班”。
站在全国示范学校的新起点,花东学校将办学经验向更广的区域辐射。2024年,花东学校教育集团成立,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联安初级中学、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迳口初级中学成为成员校。“我们将设立国防教育办公室,输出课程体系和教官培训机制。”黄雁英展示规划图:总教官统筹各校分队长,统一开展战术演练、红色研学等活动。
这种“以国防促五育”的实践正在开花结果。近三年,花东学校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56.1%跃升至69.9%,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下降40%,23名毕业生入选所读学校的国旗护卫队。黄雁英的愿景愈发清晰:“我们要证明一点:通过有效的国防教育,乡镇学校同样能托举孩子的未来。”
看着学生们在夕阳下进行战术演练,黄雁英想起5年前,当时该校的国防班只有78名学生。而在2025年,该校新初二、初三的1000多名学生和9月份入学的新生将会全员接受国防班教育,教育集团各成员校也会陆续开设国防班。在全市范围内,借鉴花东学校经验开展国防教育的学校更是遍地开花——这无疑是国防教育突破范式后的乘法效应。这所革命老区的乡镇学校,正用迷彩绿进一步定义素质教育的新内涵,成为国防教育的新标杆。
专题|撰文 林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