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熙灯 通讯员 王益 陈可心) 昨日,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指导,广州动物园和广州市增城林场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的“广州动物园大熊猫竹子种植基地揭牌仪式”在增城林场举行。现场,参与活动的嘉宾和小学生一起种下10多种竹子。记者了解到,广州动物园大熊猫“星一”和“雅一”的“新同事”最快将于年内引进,届时竹子需求量将大增。此次新建自家的“菜园子”,可缩短从采摘到进食的时间,确保竹子新鲜。
新建竹子种植基地
迎接大熊猫“新同事”
昨日上午10时,“竹韵共生·守护国宝”广州动物园大熊猫竹子种植基地揭牌仪式正式启动。挥锹、挖坑、放苗、回填、浇水……简短的仪式后,参与活动的嘉宾和小学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种下竹苗,并挂上树牌签名留念。据了解,此次种下的有黄金间碧竹、佛肚竹、矢竹等10多种竹子。
“(建设)竹子种植基地,是为了迎接我们的大熊猫‘新同事’。”广州动物园科普教育部副部长许建琳表示,广州动物园最快将于年内引进新的大熊猫。被问及将引进大熊猫的数量和性别时,许建琳打趣道,市民可以登录广州动物园微信公众号留言,“大家可以和广州动物园官媒互动,建议引进大熊猫的性别和数量,看看到时候会不会有惊喜。”
广州动物园现有“星一”和“雅一”两只大熊猫,自引进以来深得市民游客的喜爱。“瑜伽女王”“识叹的阿伯”“广东靓女”“广东靓仔”……这些有趣、接地气的昵称,足以证明大家对两只大熊猫的喜爱。
据介绍,为迎接“星一”“雅一”的“新同事”,除了竹子种植基地这个自家“菜园子”,熊猫馆的扩建也在抓紧有序推进,好让新来的大熊猫住得舒服。新大熊猫馆建成后,动物园还将新增大熊猫展示。
缩短从采摘到进食时间
确保大熊猫食得新鲜
据了解,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原为肉食动物的大熊猫目前主要以竹子为食。而在圈养环境下,大熊猫的饮食结构更加多样化,包括精饲料、水果和蔬菜等,其中竹子约占食物总量的99%。
“一只大熊猫一天要吃约50公斤的竹子。”广州市增城林场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华表示,之所以选择在增城林场建设大熊猫竹子种植基地,不仅因为这里远离都市、没有工业污染,更因为这里的水源、土壤独特,可为竹类生长提供理想的环境。此外,基地与广州动物园相距不远,可缩短从采摘到进食的时间,保证竹子的新鲜。
据介绍,目前,大熊猫竹子种植基地的种植面积约50亩(1亩=666.67平方米),下一步将扩大至300亩,同时将改造300亩低效竹林。基地种植了黄金间碧竹、佛肚竹、矢竹等10多种竹类,不仅能满足大熊猫的不同口味需求,更能为它们提供均衡的营养,为广州动物园新增大熊猫展示提供坚实保障。
设置寓教于乐科普摊位
协同促进大熊猫保护
揭牌仪式活动现场,除了种植竹子,还设计了寓教于乐的竹子科普摊位、“噼啪炮”竹子玩具互动小游戏、大熊猫教具模型展示、保育员科普讲解等,这些有趣的互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绿树环绕的林场变身自然课堂,孩子们通过触摸了解竹子的形态,学习大熊猫知识,可以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奇妙。”广州动物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种植基地建成,广州动物园将持续深化自然教育体系创新,延续已举办多场的“我为大熊猫种竹子”活动的成功经验,开展系列科普研学课程,让公众体验生态保育的不同环节,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据介绍,广州动物园从1965年10月开启大熊猫饲养之路,早期通过在自有场地种植竹子保障供给,近年主要与青饲料供应基地合作获取竹源。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建成大熊猫专属竹源种植基地,在保证稳定供给优质竹源的同时,将依托基地进一步推动生态保护、科研合作和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协同促进大熊猫保护。”
广州动物园大熊猫饲养历史
从1965年10月起,广州动物园共饲养过17只大熊猫,其中7只属于广州动物园自有产权。
1991年起,广州动物园以租借形式展出10只。
1973年,园内最多同时饲养5只大熊猫。
1980年3月,大熊猫“宝玲”“珊珊”作为“友谊使者”远赴日本福冈展出,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其中,雄性大熊猫“珊珊”终年33岁,相当于人类100岁,在20世纪80年代十分难得。
2016年,大熊猫“星一”“雅一”入住广州动物园,深受市民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