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上午,华南农业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政校企合作交流会在河源市灯塔盆地农高区举行。会议强调,要深化校地资源整合,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向基层转化,助力灯塔盆地创建国家级农高区,打造科技兴农标杆。
会议围绕华南农业大学与河源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展开研讨。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乐天指出,早前双方已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将构建“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一站式创新帮扶模式,把灯塔盆地打造成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基地,助力广东创建长江以南首个国家农高区。河源市委常委、秘书长孔德胜则表示,河源期待在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延伸等领域与华农深化合作。
会上,灯塔盆地农高区管委会主任张春慧介绍,该区正以丝苗米、油茶、预制菜等“1+N”产业集群为核心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华农3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分享了科技助力“三农”的鲜活案例。目前,河源与华农共建的“科技特派员—永根科技站—新农院分院”三级服务体系已累计派出省级科技特派员160名,转化科技成果72项,建成示范基地45个。其中“紫金蝉茶”品牌价值突破10亿元,“华航香银针”成为全省唯一超级稻常规丝苗米品种,东源县义合镇帮扶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会议当天同步举行校友企业对接会,20余家华南农大校友企业与农高区管委会展开深度座谈。双方致力于构建“高校+校友+地方”协同发展新模式,实现资源深度融合。校友企业代表明确表示,将在种源攻关、智能装备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低碳农业等领域与华农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
为深化校地合作,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提出“产业升级、平台赋能、人才强基”三位一体推进策略:聚焦灯塔盆地农高区建设,重点发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产业集群;依托重点实验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永根科技站”等平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战略布局,正是以科技力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探索,将为“百千万工程”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专题|撰文 李馨 汪路勇 陈永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