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办教育短板成效显著
长安创新教研共同体“1+N”帮扶模式

长安镇扎实推进公办民办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段亚雄 通讯员 莞教宣

“以前是上课不敢举手,看见数学题就手心冒汗,现在会和同桌比赛谁先解出答案。”“我的孩子在这里就读一年了,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孩子的成长,我都挺满意的”……如今,谈及在东莞长安民办学校就读,家长和学生满是认可和喜悦。

记者获悉,近年来,长安镇以“品智教育 特色发展”为核心理念,扎实推进公民办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公办民办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在2024年7月,长安镇创新组建长安实验中学教研共同体,通过“公办龙头校+4所民办成员校”的“1+N”帮扶模式,投入近400万元专项经费,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实施一年来,成员校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社会口碑显著提升。

创新打造教研共同体实行“1+N”帮扶模式

近日,长安实验中学牵头召开教研共同体工作推进会,长安实验中学教研共同体相关负责人与派驻四所民办学校的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代表齐聚,通过总结阶段性成果、交流教研经验、共商发展蓝图,着力构建“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品质提升”的良性生态圈。而这种做法正是长安实验中学教研共同体“1+N”帮扶模式的举措之一。

2024年,长安镇出台了《长安镇教研共同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领教研共同体坚持教育创新和多维度合作,推动公办民办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根据《方案》,长安开展以长安实验中学为核心的“1+N”帮扶模式,即由公办学校长安实验中学为龙头校,长安福海学校(初中部)、长安振安学校(初中部)、长安东安初级中学、长安振安初级中学等镇内四所政府购买学位的民办初中为成员校,组建长安实验中学教研共同体,并选派22名骨干教师组建4支团队,脱岗进驻4所教研共同体成员校,建立“教研—管理——评价”一体化协作体系。派驻团队不仅开放公办校优质课程资源库,更通过“示范课+联合教研”形式,累计开展课例研讨200余场,覆盖教师300余人,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长安实验中学创建于2001年,目前是东莞市规模最大的公办初中,现有教学班约130个,学生6300多人,教职员工600多人,是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校、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验校、广东省书香校园、东莞市品质课堂实验学校、东莞市品牌学校。该校通过融入、共享、引领、共生四大策略,系统性推动教育资源的跨校流动。

一年来,长安实验中学教研共同体充分发挥龙头校示范引领作用,聚焦教学提质与师资赋能核心任务。教学质量方面,成员校关键学科成绩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化学及格率显著提升13个百分点,数学、英语等学科优秀率增幅最高达16%,中考体育满分率达75%、理化生实验操作满分率超90%,普高录取人数实现明显增长。师资建设方面,构建“备课—听课—评课—磨课”闭环帮扶体系。成员校新增骨干教师、获市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逾20项,入选镇级名师工作室18人次,内生发展动力有效激活。

双师课堂+课题引领+专题共研,“多维”合作促提升

在教研共同体开展过程中,长安实验中学充分发挥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资源共享、管理互通、教研互助、文化共建等多维度的深度合作,在保持各自学校特色的同时,寻求合作共赢的最佳节点,辐射带动区域内购买学位的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我们学校通过派驻行政、骨干教师的方式,深度参与教研共同体成员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学校有成熟的教培体系,除了校本资源外,专家和名师交流活动也向成员学校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长安实验中学副校长方志荣说。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长安实验中学发挥品牌学校优势,推进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向民办学校辐射,帮助其完善、规范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促推民办学校向优质办学、品牌办学的方向发展;在教学工作中,长安实验中学和各成员学校密切沟通交流,合作开展教研教学系列工作,主要从三方面有序推进,包括以“双师课堂”推进师资共育,以“课题引领”带动研究共生,以“专题共研”加强双向互动。

在不久前长安振安初级中学的一节英语公开课上,该校老师正在教学生们撰写题为“有意义的一天”的英语作文。老师巧妙地结合不同的生活和学习场景,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英语词汇来描述一段有意义的经历。课堂互动频繁,气氛活跃。在公开课的最后环节,还有来自长安实验中学驻校教师进行汇总点评。

前来观摩的长安福海学校英语教师刘晓瑾告诉记者,“这样的课堂让我懂得什么才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我获益良多。”

过去一年,长安实验中学教研共同体积极开展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结对授课,举办联合教研活动近200场、高效课堂建设的主题研讨系列活动近20场,通过派驻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或同课异构等方式近20节,覆盖民办教师300余人。

长安还以“课题引领”带动研究共生,举办多场“品智教研”活动,帮助结对成员学校了解前沿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机制及课题申报,助力结对学校教师们进一步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提炼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共组织结对成员学校教研骨干参加专家课题申报指导活动3场,启动市级以上课题申报交流工作,一年来,教研共同体成功申报镇级以上课题立项超30项。

此外,长安还组织部分学科教研组进行主题教研活动30余场,在理论提升、读书分享、专题研讨、课例观摩、科研论文等方面合作开展双向专题式互动交流,促进相互了解,调动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共融共建氛围。

共育共生成效显,家长学生满意度超90%

“看见数学题就手心冒汗,现在会和同桌比赛谁先解出答案。”说起上初中以后的变化,长安东安初级中学学生李佳滔滔不绝。她坦言自己以前上课不敢举手的“小透明”,现在却能追着老师问问题,回家与父母分享的都是“我们班”“我们学校社团”的趣事。

李佳的转变正是长安镇推进教研共同体建设的生动缩影。一年来,长安镇党委政府投入近400万元专项经费,通过“1+N”帮扶模式,让包括长安东安初级中学在内的四所成员校实现了教学质量和社会口碑的双提升。

“看到孩子的变化,我们特别欣慰。”李佳的母亲何青珍感慨道,“学校不仅抓学习,更重视品德培养和个性发展。从生命教育到兴趣拓展,让孩子在探索中全面成长。”这样的教育理念赢得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可。

为夯实办学基础,共同体着力破解成员校硬件短板,推动各成员校硬件设施升级。一年来,累计改造升级实验室7间,更新课桌椅200套,100%教室配备教学一体机、护眼灯及空调,运动场地、开放式阅览室等设施焕然一新。新增多媒体教学平台18套,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标率大幅提升30%。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高效流转共享,信息化建设提速显著,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在硬件提升的同时,共同体坚持五育并举,推动成员校素质教育内涵式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在科技实践、文体竞赛等领域成果丰硕,累计获得市级跳绳、健美操团体一等奖,镇级球类、棋类、合唱、书画等比赛奖项逾50项,音乐美术合格率达100%。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成员校家长、学生满意度均达90%以上,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可度增强,有效缓解了公办学位压力,为区域教育生态优化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