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残”赋能赛事
爬楼机、脑控轮椅、智能导盲犬残特奥会“黑科技”亮相

昨日上午,残特奥会组委会在广州举行主题为“春天事业 活力绽放”的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残特奥会筹备工作亮点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等。据介绍,科技助残是本届残特奥会的最大亮点。会上,多款智能辅具集中亮相并展示应用场景。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邹甜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场馆改造 设置2398个无障碍爱心座席

残特奥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广东省残联理事长陈学军介绍,今年有来自全国的8900名残疾人运动员到大湾区参赛。目前,残特奥会竞赛组织、服务保障、场馆改造等基本就绪,通过了测试赛和提前项目的检验;火炬传递、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顺利推进;会歌、火炬、奖牌、体育服装、体育图标、吉祥物运动造型等要素,将在未来两个月内陆续与公众见面。

据悉,组委会在场馆改造时编制印发了全国第一个大型赛会无障碍建设指南。施工时,精心打磨符合赛事要求、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广东赛区的36个场馆设置2398个无障碍爱心座席、305间无障碍卫生间,让残疾人朋友能够“进得来、行得畅、用得好”。

对于运动员的分级问题,组委会设立了1个分级中心和16个分级点。分级中心设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分级点设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肇庆和香港、澳门等9个赛区,“本届残特奥会有1600名运动员需要分级,我们加强和中国残联分级团队的沟通对接,安排115名分级师参与,制定详尽的分级日程和应急预案,保障残疾人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陈学军说。

此外,组委会建立线下服务三级保障体系,推出“粤辅通”无障碍助残程序以及全国首个包括场馆无障碍信息导览、无障碍协助等在内的服务平台,为参赛人员提供标准、便捷、高效的辅具保障服务。

智能辅具 多款智能辅具展示应用场景

智能导盲犬、导盲兔AI视觉智能伴侣、电动轮椅爬楼梯一体机、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辅具……发布会上,多款智能辅具发布并展示应用场景。

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高科技产品展示专班副组长、广东省残联副理事长陈海龙表示,科技助残是历届残特奥会的重点亮点,本届残特奥会也是科技助残成果的集中展示舞台,包括智能轮椅类、康复类和导盲类产品。其中,可实现点对点无人驾驶、全场景避障及风险预警的智能轮椅;能上下楼梯、穿越复杂地形的电动轮椅爬楼梯一体机;通过脑电头环,凭脑电、眼电信号控制,能辅助发球、挥拍的脑控轮椅,以及可帮助视障朋友扫清前行障碍的智能导盲犬等产品,科技含量极高。

场馆方面同样也有高科技应用。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场馆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郭伟表示,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比赛场馆共有36个,除个别临时设施在赛前搭建外,目前场馆维修改造已全面完工,部分场馆已开始举办残特奥会赛事。行业最新科技产品已经应用于相关场馆,如广州体育馆的3D视觉闸机、AR导航、无障碍智能服务桩;深圳市体育中心拥有全国首个“开合屋盖+可折叠移动式斗屏”系统,搭配智能高效的指挥中枢和可自由伸缩的生态看台。

志愿培训 志愿者须完成三大模块学习

目前,残特奥会多项提前赛已经打响,不少志愿者已上岗。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大型活动和志愿服务部副部长、团省委副书记王浩表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赛会志愿服务筹备工作一体推进,目前赛会志愿者队伍招募组建已经完成,最终录取的志愿者控制在4.5万名,其中1.5万名将服务残特奥会。

据悉,组委会为志愿者建立专业化、标准化的通用培训体系,拟录用志愿者须完成政治教育、通用知识、服务技能三大模块的培训学习,重点通过志愿服务基础理念、扶残助残技能、心理调适等课程掌握服务要领。“首先是帮助志愿者更好地认识残特奥会,更好地理解残障人士的需求。例如让志愿者佩戴眼罩完成‘盲道通行’,或体验‘无障碍坡道通行’‘轮椅使用’等,通过这些环节让志愿者换位思考,更精准地把握残障人士需求。其次,注重提升助残服务的专业技能,前期选拔培训了305名通用培训讲师。各赛区还结合赛事实际开展助残志愿服务强化训练,包括无障碍设施使用、视障引导、手语沟通等技能。”王浩说。

志愿者说 “用培训所学知识帮助有需要的人”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通学院2024级学生邓思钰近日参与残特奥会自行车(公路/场地)项目赛会志愿服务。她表示,此次志愿服务之旅是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课、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佛山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2023级学生马国津此前为残特奥会聋人足球比赛项目提供服务。“服务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沟通障碍和应变经验不足。有一次中场休息,一名运动员焦急地向我们比画,我意识到他可能是和队友走散了。我一边微笑安抚,一边用手语比画‘我带你去’,然后帮助他在观众席找到队友。用培训所学知识帮助有需要的人,我觉得很高兴。”马国津说。

运动员说 “赛事保障细心周到无障碍设施很贴心”

带领球队获得残特奥会广东首金的广东聋人足球队队长刘健以及巴黎残奥会自行车比赛冠军、广东队优秀运动员王小梅以运动员代表身份出席发布会。“贴心的无障碍设施、细心周到的赛事保障,让我们能没有顾虑地投入比赛。这次我拿了6块金牌,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离不开赛事组织方为我们创造的良好条件。”王小梅说。

“作为广东聋人足球队的一员,能和球队一起在残特奥会上为广东夺得首金,这对我和整个团队而言,意义非凡。我们有专业的封闭训练基地,基地内设施齐全,有优质的训练场地,完善的医疗保障设施,还有心理辅导专家。”刘健说。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精准模拟人体自然步态,通过先进的智能算法与精密的机械驱动,为因神经损伤(如中风、脊髓损伤、脑瘫、帕金森病)、肌肉萎缩/无力(如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病、肌无力症)或术后/外伤导致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科学、高效的康复训练方案。

智能导盲犬

运用视觉语言大模型、多模态3D神经网络复合感知技术、室内外一体化规控技术,实现室内外已知环境中动态路径规划、自主导航、盲道循迹、智能避障、交通标志及红绿灯识别、障碍物及物品识别、熟人识别、语音交互等功能。

电动轮椅

爬楼梯一体机

拥有卓越的全地形适应力,无论是室内的地板、地毯还是户外的草坪、碎石路、缓坡,机器人都能提供稳定、舒适的行进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