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围墙加装“双开门”电梯、三栋大楼“共享”一台电梯……
“加梯”难?有妙招 上下楼,“一键达”

厚生里27号大楼、31~33号大楼加装的“双开门”电梯。
信息时报记者 陈丹婷 摄

濠畔街74、76、78号为连体楼。信息时报记者 黄丽霞 摄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民生工程备受社会关注。而在现实生活中,楼宇结构复杂、建设场地受限等诸多因素都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带来重重障碍。如何破解电梯加装难题?记者采访发现,广州不少小区的居民找到了一些小妙招。

A02~A03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黄丽霞

A02~A03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丹婷

黄丽霞 蔡晓素 游乐欣

荔湾区逢源街道华贵社区

拆除围墙, 两大楼合建“双开门”电梯

荔湾区逢源街道华贵社区厚生里27号大楼和31~33号大楼中间曾经有一堵围墙。2020年,围墙被拆除后,这里建起一栋有着斜长廊的“双开门”共享电梯。

据了解,厚生里27号大楼、31~33号大楼都是有着30多年楼龄的老旧单位房,楼栋各高8层,有40多户业主,居民多数为已退休的长者。由于建造年代较早,这两栋大楼并未安装电梯,居民上下楼极为不便。早在2018年,两栋大楼的业主就已经有加装电梯的想法,但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加装一事就此搁置。逢源街道办事处和电梯公司对楼栋周边进行实地勘察后,终于制定出一个能让两栋大楼业主都能得益的方案——拆除围墙,加装“双开门”共享电梯。

记者看到,围墙拆除后,两栋大楼的距离只有3米多,加装的电梯仅为承载6人的小型梯。电梯内,两边电梯门旁边的内壁分别贴有“31~33号”“27号”红色大字作为指引,方便街坊辨认。此外,梯内还装上安全监控系统,便于管理的同时,也保障大家安全出行。电梯出入口位于楼梯的半层,连通两栋住宅。其中,靠近31~33号大楼一侧有一条斜着的长廊。两栋楼的住户只需步行半层即可轻松出入。“加装电梯后,上下楼不再是难题,我现在更乐意多出门参加社区活动了。”长者岑姨说。

据电梯加装筹备小组成员胡叔介绍,之所以采用斜长廊设计,是因为两栋大楼不是正对着的,所以需要斜长廊连接电梯和大楼。至于为什么加装“双开门”电梯,胡叔称,一是为了方便管理,二是可以由两栋楼的业主分摊费用,同时也节省了空间。

越秀区人民街道大德中社区

增设廊桥,三栋大楼“共享”一台电梯

“实在太不容易了,希望电梯能早日建成投入使用。”看着大院内正在施工建设的电梯,电梯加装筹备小组发起人、业主李小慧感慨万千。

正在加装电梯的,是位于越秀区人民街道大德中社区的濠畔街74、76、78号三栋连体楼。这三栋楼呈“∏”形,每栋高9层,共有91户居民。由于业主产权主体复杂且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加装电梯一事自2016年发起后便停滞不前。

2022年,电梯加装筹备小组找到电梯公司设计方案,由于大院内空间有限,没有足够的位置为每栋大楼各加装一台电梯,结合实际情况,电梯公司给出三栋大楼合建一台电梯的方案,并以电梯间为中心,增设三条连通三栋大楼的廊桥。为了减少因增设廊桥对相应楼层采光的影响,方案采取错层入户的方式,即电梯停靠层与楼梯间转角休息平台处于同一水平面,设计优先选取2层半、4层半、6层半、8层半的位置安装电梯门,住户出梯后往上或往下走半层便可到达家门。

不过,加装电梯方案在报送相关部门审批时,由于图纸与现场情况不符未获得通过。随后,电梯加装筹备组向大德中社区居委会寻求帮助,在大德电梯加装志愿服务队的协助下,最终加装电梯方案获得审批通过。

据悉,2023年下半年,大德中社区党委培育成立了一支致力于旧楼加装电梯的队伍——大德电梯加装志愿服务队。大德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邓月冰表示,社区党委发动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居民自治。

记者了解到,这支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来自不同行业领域,他们都曾牵头推动自己所住的大楼成功加装电梯,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当时因为图纸和现场不符,方案未获得通过。我到了现场,认真查看电梯的建设方案,让电梯加装筹备小组监督电梯公司改正。”志愿服务队队长周子程说,他指导筹备小组应该通过什么渠道说明情况、该准备哪些资料,并和筹备小组成员一同前往相关部门沟通,“我们就是帮助大家了解相关部门的审批要求,监督电梯公司做好方案,为居民服务。”周子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