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村(居)银龄科普学堂“银发说”系列科普直播来到白云区同和街
预防骨质疏松 为健康加“骨”劲

陈建庭(左)进行科普直播。伍子健 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杨丽容) 10月18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州市越为银发活力研究院(银发智库)、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承办,信息时报社、微社区e家通协办的广州村(居)银龄科普学堂第21期“银发说”系列科普直播在白云区同和街开启。银发智库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任医师、二级教授陈建庭开展主题为“预防骨质疏松 为健康加‘骨’劲”科普直播,为老年人介绍防治骨质疏松的妙招。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直播中,陈建庭用生动的例子,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骨质疏松的病理病因和常见治疗方法。“30岁左右,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达到骨量峰值并维持数年。从50岁左右开始,骨骼中的矿物质慢慢流失,完成一个骨吸收和骨重建周期要3~4个月。随着年龄增长,在骨头这个‘容器’里的细胞新陈代谢变慢,‘骨大厦’也慢慢变脆,因此容易出现骨折。”陈建庭解释。

据介绍,骨质疏松多见于年龄逐渐增长的老人,以及长期不运动、卧床、饮酒吸烟等人群,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症高发人群。骨质疏松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会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具体表现为疼痛、身高变矮、脊柱变形、肌肉痉挛等。“一些年轻人喜欢宅在家里,在床上躺着不愿意动。到一定年龄后,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陈建庭表示,骨质疏松,早防早治是关键。年轻人要提高体能素质,加强体育运动。“除了多摄入含钙食物,更要注重体育锻炼,骨量峰值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让健康更有‘骨劲’。”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天上午,同和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人头攒动。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的医生为街坊义诊,开展骨密度检测、健康咨询、健康评估等活动。前来参与义诊的街坊中,既有因身体各处疼痛前来寻求原因和调理方案的,也有膝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慢性病患寻求专业建议的,还有饱受颈肩腰腿疼痛折磨的。“检查后发现有些骨质疏松,医生建议我吃些钙片和维生素D,多晒太阳,适量运动。”平时喜欢爬山的刘姨表示,听了讲座后对骨质疏松症有了更科学全面的认识。

现场,义诊专家耐心细致地为街坊进行诊疗,广州市科协志愿者则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获得街坊群众的一致好评。

常见误区问答

“骨质疏松和我有什么关系?”

答:不能等到骨折了才认为患上骨质疏松。人老了骨头也在老,需要定期检测骨密度,适度运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腰酸背痛症状是正常的,这是早期骨质疏松的表现,大家不必过度紧张,这是可以防治的。

“晒太阳可以直接补钙吗?”

答:晒太阳不能直接补钙,但可以通过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和转化,间接帮助钙的吸收。晒太阳效果有限,不能替代均衡饮食和补充含钙食物的重要性。此外,晒太阳也要注意时间和方法。

“想补骨头就喝骨头汤?”

答:骨头中的钙是以不溶于水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即使长时间炖煮,骨头汤中的钙含量仍然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平时大家煲的骨头汤可能重油重盐,能被人体吸收的量也很有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摄入含钙高的食物仍然是补钙的主要方法,如食用豆腐、绿色蔬菜等。

广州村(居)银龄科普学堂

广州村(居)银龄科普学堂是广州市科协重点培育打造的,专门服务老年朋友、提升老年人科学素质的科普品牌项目。广州市科协今年将强化银龄品牌科普活动向基层倾斜,覆盖全市11个区,新增40个村(居)银龄科普学堂,组织开展70场银龄科普活动,邀请银发智库专家到场,线上线下受众将超过100万人次。

体验方式

线下渠道:在村(居)银龄科普学堂参与“银龄科普”进社区活动,以科技支撑银龄健康幸福生活。

线上渠道:下载广州日报新花城客户端并打开,点击进入屏幕上方“银发”一级频道,点击“银发说”信息平台即可了解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