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报讯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珊珊 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昨日,记者获悉,为全面展示医学科技产业的“广东力量”,鼓励医学成果创新转化,推动医工创新融合向新质生产力发展,“广东医院最强科室医学创新转化成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目前已收到超过100个科室或个人申报的案例。组委会表示,将于12月底举行2024年广东省医学科技产业促进大会,公布上述活动的获奖名单。
据了解,本次征集评选活动由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与广东省医学科技产业融合促进会联合主办,广州日报健康有约、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广州广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此次系列活动是对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医疗领域的明星品牌活动“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和“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的延伸。第五届“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活动也将在广东省医学科技产业促进大会上正式启动。
创新者亟待拓展“朋友圈”
广东省医学科技产业融合促进会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为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我国医疗和医药界锐意攻坚,研发具有重大原创性、引领性的医学成果、技术,创新医疗器械制造也在高速发展。伴随着医学治疗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出台多项措施促进创新,推动国产替代,以提升我国医疗器械的国际竞争力,其中,广东医学科技产业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对高端医疗器械进口依赖性仍然很强,自主研发掌控核心技术的产品仍然较少,医疗领域的研发成效仍然偏低,医疗器械领域创新性产品推广存在瓶颈。”广东省医学科技产业融合促进会负责人表示,医工融合的有效结合举步艰难、创新转化较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医疗事业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
“医疗行业创新不能成为医院和医生的‘闭门造车’。医疗创新从临床中来,实现转化,最终回归临床使用的过程,离不开各界合力,而企业正是重要的创新支持力量。”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吴楚升表示,正热心开展医疗创新研发的医生缺乏来自工程师、企业等的支持和合作,也需要及时掌握国家出台的政策指引等创新路径动态,亟待拓展丰富“朋友圈”。
入围项目需符合五项指标
针对上述问题,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与广东省医学科技产业融合促进会联合举办“广东医院最强科室医学成果创新转化成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旨在促进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医工融合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征集评选活动分为医学成果创新转化科室赛道、个人赛道,参赛者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的上榜科室和“实力中青年医生”为主,内容为2022年~2024年主研或牵头的医学成果创新转化情况。
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主任庄一强介绍,入围项目需符合五个维度的指标,即技术创新性(原创性、适宜性、填补空白),成果效用(满足临床需要、解决痛点),质量水平(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可推广性(容易使用和普及)和医工融合度(医学与工程学相互交融而完成的创新程度)。
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将于本月底举办的广东省医学科技产业促进大会,以“勇毅创新,融合共生”为主题,汇集行业精英,共同研究推动医学科技转化的有效途径。大会将颁发“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之医学创新转化优秀案例”“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之医学创新转化先锋”奖项。
该活动聚焦行业痛点和难点,通过连接医生、工程师、企业家和患者/消费者,为优秀案例搭建展示舞台,为有意从事医工融合、创新转化的医生提供经验介绍和路径指引。本次大会的支持媒体为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医药经济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