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五运·十五城”宣传活动启动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骆) 12月2日至4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日下午,“在体育中读懂中国”专题论坛举行。这是“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举办至第八届以来,首次增设体育专题论坛,旨在让世界更好地读懂新时代的中国体育。 当天,冼东妹、李小鹏、易思玲、罗玉通等多位奥运冠军分享体育人的心路历程和宝贵经验,并为即将在大湾区举办的十五运会“打Call”;湖南卫视主持人李锐现场分享体育公益故事以及《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后续故事;体育达人现场表演南派花毽和综合搏击等。论坛现场还宣布“十五运·十五城”宣传活动正式启动,首站将于12月18日走进北京。 “十五运·十五城”首站走进北京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粤港澳举行。这不仅是香港和澳门首次参与承办全运会,也是粤港澳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这一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 论坛现场宣布“十五运·十五城”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十五运·十五城”包括三个层次——省内的15城,国内的15城,国外的15城。作为“十五运·十五城”宣传活动首发站,北京是第一届全运会举办地,同时也是首个“双奥之城”。活动将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通过“十五运·十五城”宣传活动引爆“十五城”传播势能,以体育为纽带,促进城市之间的联动,提升全运品牌和城市品牌,推动全运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共同发展。 会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小燚分享如何在体育中“读懂中国”,并介绍十五运会广州赛区的筹备情况。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博士、研究员何文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申明浩分别就“体育产业发展规律与趋势”“多方协同共建粤港澳体育湾区”等话题发表主旨演讲。 “读懂中国离不开读懂体育” “读懂中国,离不开读懂体育。”体操奥运冠军李小鹏从自己的职业生涯出发,讲述他和奥运的不解之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李小鹏已经拿下13个世界冠军。“当时,距离我的偶像李宁大哥的14个世界冠军只有一步之遥。”李小鹏回忆,当时他因为失误与奥运冠军失之交臂。为了4年后的北京奥运会,李小鹏决定再战4年。“作为一名运动员,在主场为国出征是梦想,也是荣耀。”在克服激烈的队内竞争和严重伤病的影响后,李小鹏在北京奥运会如愿拿到团体和双杠两枚金牌。“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我将接力棒交给更年轻的运动员。正是这种一代代的传承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坚持,让我们逐步成为体育强国。”李小鹏说。 对于明年举办的十五运会,李小鹏表示,“大湾区的体育环境非常好。希望明年的十五运会能够带动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他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次体育界的盛会,更是一次让世界读懂中国的良好契机。 射击奥运冠军、广东射击队总教练易思玲则表示,将带领广东射击队全力以赴备战十五运。“射击作为奥运会首日的比赛项目,往往有着‘开门红’的特别意义,成败关乎整个队伍的士气。在赛场上,每一次扣动扳机、每射出一发子弹,都有厚重的意义。”易思玲说。 2012年伦敦奥运会,易思玲代表中国射击队参加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并斩获首金。此后,易思玲回到广东担任射击队总教练。她表示,担任教练可谓重担在肩,她将为广东省射击队的进一步发展拼尽全力。
-
“要让世界了解我们,也让我们了解世界”
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何小敏)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举行。农工党中央乡村振兴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发展与环境健康研究会会长邹明春表示,“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不仅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更有助于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 会议期间,将在江门举行以“新质生产力助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为主题的专题会议。专题会议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总结、拓展、深化和提升,重点围绕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密切相关的领域和问题,如乡村振兴、环境保护、中医药发展、文化建设、自然资源保护等,进行解读和交流探讨。 邹明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农工党从2018年起开展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理论探索,在本次专题会议上将作相关理论发布。“我们在北京探索开办美丽健康农场,希望全国每个城市都有这类美丽健康农场,让老百姓都能吃到实惠而健康的农产品。”在邹明春看来,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做好水、土、气的治理和研究,包括中医药的发展等等,“我们的实践就是先从田间地头做起,从种蔬菜做起。” 今年是第八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也是该会议第五次在广州举行。邹明春表示,大会在广东举行,无论是从广东经济体量还是从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上看,都是意义非凡的。“‘读懂中国’,不仅是要让世界了解我们,也是让我们了解世界。”
-
“未来低空经济领域发展,要看中国的表现”
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何小敏)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正在广州举行。12月2日举行“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专题会议。多名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看好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未来这个领域的发展,还要看中国的表现”。 “要把低空经济真正当作经济来发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姜斌表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已成为我国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布局。“这次我们举办‘低空经济’专题会议,就是为了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发展战略和道路选择,更好地展现中国在低空经济这个经济增长新引擎中的实践,彰显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信心与决心。”姜斌说。 在姜斌看来,低空经济的发展能够极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对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全产业链视角来看,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产业链涵盖从研发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到运营服务的多个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上游产业包括研发系统、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等;中游产业包括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下游产业则是将中游生产的低空飞行器等产品及服务应用于各类低空场景。 当前,广州市正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近日表决通过了《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我觉得广州出台的相关规定非常好。”姜斌说,要把低空经济真正当作经济来发展,就要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地面规划、空中航线、技术应用等领域,才能真正把应用产品推向市场。 建好低空空管体系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 “我们要规划好空中之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教授、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明华认为,当前要解决极其有限的城市低空空域资源与巨量且爆炸式增长的低空飞行用空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 胡明华认为,为了实现安全、便捷和高效的低空飞行,必须打造一套低空空管体系,为各类低空有人机和无人机运行提供体系化的运行管理解决方案。这套体系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系统平台、法规标准等。 胡明华说,需要重点突破低空精细规划与协同管理、低空飞行自动协商与调配、低空风险感知与应急处置、低空有人无人混合运行管控等核心关键技术。“只有建设好低空空管体系,才能有效确保低空飞行活动安全和高效,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低空保障产业。”胡明华说,低空保障产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带动低空飞行产业发展,而低空飞行量的剧增则会进一步刺激低空制造业以及综合服务业的发展,从而辐射带动整个低空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要飞得好,也要管得住。”姜斌说,“发展空中交通,遇地面拥堵则可以垂直起降。路面交通顺畅了,又可以下来。”他畅想建立陆空混合使用的交通体系,大大提高出行效率。 “中国在低空经济方面已经走在前沿,是全球的领导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空中交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吴东认为,中国高瞻远瞩地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未来这个领域的发展,还要看中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