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广州艺术博物院“解密达芬奇”
达芬奇特展昨起开放,展品共计约240件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艺博宣) 昨日,“解密达芬奇——跨时空科技与艺术重现”特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约240件展品亮相,包括达芬奇手稿数字修复与重建作品超130件,手稿还原实物模型及场景约50件等。据悉,特展将持续至2025年4月20日。

12月19日,“解密达芬奇——跨时空科技与艺术重现”特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隆重启幕,现场邀请领导嘉宾、媒体进行首日专场体验。该特展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携手意大利达芬奇学院、广州艺数科技公司主办,展览融合科学与艺术,带观众踏上探索达芬奇创造力之旅。据介绍,此次展览是广州艺术博物院首次推出的收费特展。

记者看到,特展位于广州艺术博物院1号展厅,布局共两层,涵盖六大主题展区,包括:解密起源——跨界之王、曼妙殿堂——艺术与音乐缪斯、梦想之翼——飞行与发明构想、造物之主——解剖自然奥秘、跨时空重现——古代中西科技共融、美与缺陷——艺术品数字修复。展品共计约240件,包括达芬奇手稿数字修复与重建作品超130件,手稿还原实物模型及场景约50件,珍稀引进相关古书籍超10本——展出内页超100页,数字艺术修复画作超过40件。数字化内容方面,线上3D模型及2D展品展示超过1000件,数字互动体验10项。观众除了观看丰富的展品外,还可通过现代技术(如AI、AR、VR等),探索更多达芬奇跨时空的“秘密”。

《最后的晚餐》数字修复与重建场景是一大亮点。原作品《最后的晚餐》作为世界名画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幅作品经历了多次损坏。经由马里奥·塔代伊教授多年研究,借助各种数字技术尽可能复原画作颜色与细节,收集所有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素描图稿后,通过数字重建程序,重新组合并调整,使所有细节与原画相符并重叠。借助数字工具和三维图形帮助,观众可尝试在虚拟现实中再现《最后的晚餐》,重新体验1498年时的作品,感受它曾经的辉煌。

被认为是达芬奇现存真迹手稿之一的《老妇人肖像》也在展览中亮相。这张创作于约1490~1510年的画作碎片展示了一名老年妇女(梅伽拉)的怪诞头部与半身肖像。与达芬奇描绘理想化的古典美著名肖像,如《蒙娜丽莎》《美丽的费罗尼埃夫人》不同,这幅怪诞画作描绘了真实个体的真实面孔,灵感可能来自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所遇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