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广州艺术博物院“解密达芬奇”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艺博宣) 昨日,“解密达芬奇——跨时空科技与艺术重现”特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约240件展品亮相,包括达芬奇手稿数字修复与重建作品超130件,手稿还原实物模型及场景约50件等。据悉,特展将持续至2025年4月20日。 12月19日,“解密达芬奇——跨时空科技与艺术重现”特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隆重启幕,现场邀请领导嘉宾、媒体进行首日专场体验。该特展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携手意大利达芬奇学院、广州艺数科技公司主办,展览融合科学与艺术,带观众踏上探索达芬奇创造力之旅。据介绍,此次展览是广州艺术博物院首次推出的收费特展。 记者看到,特展位于广州艺术博物院1号展厅,布局共两层,涵盖六大主题展区,包括:解密起源——跨界之王、曼妙殿堂——艺术与音乐缪斯、梦想之翼——飞行与发明构想、造物之主——解剖自然奥秘、跨时空重现——古代中西科技共融、美与缺陷——艺术品数字修复。展品共计约240件,包括达芬奇手稿数字修复与重建作品超130件,手稿还原实物模型及场景约50件,珍稀引进相关古书籍超10本——展出内页超100页,数字艺术修复画作超过40件。数字化内容方面,线上3D模型及2D展品展示超过1000件,数字互动体验10项。观众除了观看丰富的展品外,还可通过现代技术(如AI、AR、VR等),探索更多达芬奇跨时空的“秘密”。 《最后的晚餐》数字修复与重建场景是一大亮点。原作品《最后的晚餐》作为世界名画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幅作品经历了多次损坏。经由马里奥·塔代伊教授多年研究,借助各种数字技术尽可能复原画作颜色与细节,收集所有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素描图稿后,通过数字重建程序,重新组合并调整,使所有细节与原画相符并重叠。借助数字工具和三维图形帮助,观众可尝试在虚拟现实中再现《最后的晚餐》,重新体验1498年时的作品,感受它曾经的辉煌。 被认为是达芬奇现存真迹手稿之一的《老妇人肖像》也在展览中亮相。这张创作于约1490~1510年的画作碎片展示了一名老年妇女(梅伽拉)的怪诞头部与半身肖像。与达芬奇描绘理想化的古典美著名肖像,如《蒙娜丽莎》《美丽的费罗尼埃夫人》不同,这幅怪诞画作描绘了真实个体的真实面孔,灵感可能来自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所遇到的人。
-
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和风险防范水平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吴美芬) 12月18日下午,“筑安全防线 炼应急精兵”2024年昌岗地区综合演练暨消防最小应急单元全面启动仪式在海珠区联星文化星城举行。本次活动聚焦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以及应急避险等领域,旨在通过实战演练,全面提升昌岗街道的应急处置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 多部门联合开展实战演练 活动伊始,昌岗街道办事处主任钱宇表示,今年以来街道积极探索微型消防站、警务室一体化建设,通过物理空间整合、人员“专综”结合、信息指挥融合、应急联动配合,实现了接警后3分钟内到场、5分钟内有效处置的目标。其后,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平安法治办公室、安监中队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分别进行“三防”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整个演练过程组织严密、井然有序,充分展示了昌岗街道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响应和专业能力。 演练结束后,昌岗街道党工委书记丘世华对演练情况进行了总结发言,肯定了街道应急队伍的快速响应和专业能力,同时他也强调需进一步强化对辖区资源的统筹调度,并建议进一步细化演练的具体环节。 消防最小应急单元全面启动 当天,昌岗街道消防最小应急单元全面启动,标志着昌岗街道的消防安全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昌岗街道安监中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0月初,街道构建了“最小消防应急单元”网络体系,该体系由全街常态化的应急备勤力量整合而成,遵循“1+1+N”的基本架构,即1个街道微型消防救援站+1支应急巡逻队+N个最小消防应急单元,形成动态巡逻与静态备勤相交织的多层次、交叉式应急管理结构。一旦发生紧急事件,经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最小消防应急单元”网络中的各应急处突力量能够迅速响应,依据就近原则采取有效应急救援措施,实现动静结合、快速处置,实现“打早灭小”。 18支队伍进行业务技能大比武 昌岗街道消防最小应急单元启动后,当天迎来了第一场消防最小应急单元业务技能大比武。 来自街道、联星联社及辖内机团单位的18支参赛队伍,围绕“打早灭小”处置比武和模拟火场处置比武两大类别,展开单人两盘水带、原地着装、25米冲刺灭火及20米灭火毯灭油盆火等多个项目的激烈角逐,活动还特别邀请翠城消防救援站的专业团队到场指导和评判。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昌岗街道在消防安全工作方面的成果和决心。接下来,昌岗街道将不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为居民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
助力高质量发展,广州首只AIC股权 投资试点基金成功落地“生花”
12月20日,广州首只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广州产投工融科城创业投资基金正式签署合伙协议。该基金由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牵头,工银投资联合广州产投、科学城集团共同发起设立。该基金的成功落地是工商银行广州分行迅速落实国家试点政策、发挥股权投资引领作用的体现,也开启了该行利用长期、耐心资本,支撑广州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据了解,工银投资子公司工银资本作为基金管理人,已完成该基金首个拟投项目的投资决策,并与标的企业签署相关协议,近期将完成项目投资及交割。基金的首个投资目标极具战略意义,不仅是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也是广东省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这标志着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与广州国资在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方面迈出了全新实质性进展,是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有力表现,也是助力广州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核心承载区的具体体现。 除首个投资项目外,工银投资以支持新质生产力为重点方向,同步储备了一批拟投项目,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广州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未来,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将以本只基金成功落地为契机,认真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联动工银投资积极深化与广州各级政府、龙头企业以及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作,发挥工行集团全牌照、一体化的优势,以“投贷联动”“商投互动”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实现高质量金融供给,助力广州实现“头部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