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扎根一线36载,她将青春奉献给环卫事业,用心守护这座城市的美丽洁净。
好人简介:
王凤丽,广州市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二保洁所所长。她从基层岗位起步,一步步成长为保洁所负责人。从业36年,她始终扎根一线,参与多项重大环卫保障任务,为广州的环卫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凭借优秀的表现,王凤丽先后获得“全国住建系统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广东好人”“广东省优秀环卫工人”等多项荣誉和称号。
本版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通讯员 穗文明
青春抉择,开启环卫逐梦路
20世纪80年代末,年仅18岁的王凤丽从河南来到广州打拼。彼时,多数年轻女孩都往工厂跑,而她在得知环卫部门在招聘环卫工人后选择投身其中。“如果我说从一开始就喜欢环卫工这个职业,那肯定是假话。”王凤丽坦诚地说,“当时我到广州20多天,还没找到工作。听到环卫部门在招人,就硬着头皮去了。”
初入环卫行业的王凤丽青春年少,看着同龄人打扮入时,自己却整日与扫帚、垃圾打交道,从事拔草、捡烟头之类的烦琐工作,她满心委屈,只能写信向在家乡的母亲倾诉。母亲收到信后,虽然心疼,但还是不断鼓励她:“孩子,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就算是扫地,也一样可以干出名堂。”母亲的话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和底气,让她决心扎根环卫岗位,干出成绩。
从那以后,王凤丽全身心投入环卫工作。她每天都起早摸黑,仔细研究怎样把路面清洁好,扫把怎么拿才最省力,用什么姿势扫地不伤腰……同组的前辈也对她十分照顾,她慢慢找到职业认同感。王凤丽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坚持边工作边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一线保洁员到成为保洁所里的会计,然后晋升管理层,当上保洁所的党支部书记、所长。她考取了不少证书,保洁员高级证、文员证、会计证等等,电脑、写作、演讲等技能一样都没落下。此外,她还考取本科学历,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创新引领,推行保洁新模式
2014年~2022年,王凤丽承担珠江新城等重点区域的环卫保洁工作及精细化管理整治工作。“当时这片区域有大量建筑工地,路面有不少淤泥。”王凤丽回忆。
为了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区环境,王凤丽每日清晨便和工友奔赴街头,手持工具,在马路上铲泥巴、清污渍、捡垃圾。在环卫工人的努力下,珠江新城和花城广场始终干净整洁,成为外地游客慕名而至的“城市客厅”。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王凤丽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扫、洗、冲、吹、磨、抹、抠”七道保洁工序,并率先在全省推行“人机结合”保洁新模式。据悉,该模式被纳入广州市保洁标准并在全国推广。
地面的口香糖残渣仅用铲子等工具难以清理干净,为此王凤丽专门配置了“口香糖清洁剂”。“当初为了找到合适的清洁剂,我们联系了不少厂家。找了十多种,最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攻克了清理难题。”王凤丽说,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2017年10月,天河区全面开展河涌整治攻坚战,王凤丽扛起27条黑臭河涌的整治任务。她带领工友自制细密网兜等十余种清捞工具,制定“河底捞、河面捕、河墙洗、河岸堵”的“一河一策”措施,对河涌进行整治。在较短时间内,3条黑臭河涌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天河区78公里河涌的保洁任务圆满完成。治理河涌的3年时间里,她带领团队将27条黑臭河涌中沉积了几十年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其中,天河区车陂涌的整治成果尤为突出,不仅入选“全国首批整治河涌十大光荣榜”,还成为全国治水的典型案例。
发掘人才
培养优秀宣讲员
30多年来,王凤丽把人生最好的光阴都奉献给环卫事业。每逢节假日,是环卫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她常常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岗位。她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感动着许多人。作为广州市优秀百姓宣讲员,王凤丽在环卫队伍中积极发掘优秀人才,培养出多名优秀宣讲员,牵头组建“城市美容师”宣讲队,向社会各界宣传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和环卫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自2023年起,王凤丽带领“城市美容师”宣讲队活跃在街道、社区等各个场所,义务开展宣讲活动200余场。同时,她积极组织开展“书香环卫”读书活动,累计举办200多场次,丰富了环卫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她充分利用新媒体,精心制作数百个学习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2024年,王凤丽将理论宣讲与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带领宣讲队走进社区、学校、党政机关等地,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环卫工作的关注和认可。
当被问及环卫工作是否辛苦时,王凤丽坦言“很累”,但这身工作服承载着的奋斗记忆给予她无尽力量。正如她在宣讲中分享的那样:“我们都是平凡人,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职业拓展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做好城市美容师,为城市的干净整洁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这是我始终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好人说
做好城市美容师,为城市的干净整洁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