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昨日启动
救援“黑科技”亮眼 市民现场学“应急”

广州市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信息时报记者 智顼颖 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智顼颖) 昨日上午,一架消防无人机从广州应急产业园内腾空而起,拉开广州市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序幕。

今年,是“5·12”汶川地震17周年。在这个特殊日子,市民共同见证了《广州市“家庭医疗应急包”建议清单》首发、应急产业园揭牌等亮点环节。现场地震体验屋、减隔震建筑模型等20余项互动装置,让“人人会应急”从口号变成立体可感的生命教育课。

“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防灾减灾不是选择题,而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广州市减灾办主任叶芳如是说。如今,白云区三元里街等五个试点镇街正构建最小应急响应圈,打造1、3、5分钟自救,10分钟内增援,20分钟内专业救援的三层响应体系,实现灾害“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在科技赋能与通信保障方面,广州市应急指挥中心已实现省、市、区、镇街、村居五级音视频互联互通。立足解决“断网、断电、断路”难题,推进公网、集群网、自组网和卫星网四类信号融合通信保障网建设,构建多制式融合、多部门协同、多形态共用的“平战一体”通信系统。

连线十五运应急演练现场

活动主会场的大屏幕还连线了广州市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突发地质灾害专项应急演练现场。

在白云机场高速模拟山体滑坡的演练现场,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维持秩序,路政大队完成现场初步清理,消防员穿着防毒面具破拆车辆,医疗队按国际标准实施“黄金一小时”救援……演练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以科技赋能应急救援,展现广州应急体系以硬核实力护航体育盛会。”

活动现场,嘉宾上台签署防灾减灾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广州防灾减灾事业开启“政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新格局。协议签署后,相关单位将重点突破智能应急技术研发、安全产业生态构建、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和应急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此外,广州应急产业园在活动中揭牌。该产业园围绕“安全应急+化工交易”双核心主题,建设“一园两中心”。其中,湾区应急产业服务中心汇聚安全考试与教育服务、应急物资装备展示推广等应急产业资源,立足建设广州市首个应急产业综合体,打造千亿级安全应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广州化工交易中心则融通化工交易、供需撮合、供应链金融等上下游产业服务,打造绿色安全高效的化工产品交易场所,构建千亿级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现场直击

学生争当“急救小能手”

“啊!站不稳了!”在防灾减灾学习体验区的充气斜楼体验屋前,初中生小林踉跄着爬出倾斜30度的模拟震房。天廷救援教练杨先生解释:“眩晕感越强越要反复练,真遇险情才能迅速逃离到安全区域。”该体验屋下方铺设软垫,可以模拟地震晃动过程中房屋倾斜的状态,还可进入学校或相关单位开展地震模拟培训。

高精尖应急技术展览区向市民首次公开展示辖区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最新研发成果,5G+应急救援装备、无人机侦察系统、智能监测预警平台、新型消防机器人等科技成果吸引市民纷纷驻足拍照。防灾减灾主题宣传展区则秒变科普课堂,现场还首次推出《广州市“家庭医疗应急包”建议清单》,通过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和数字沙盘的方式,生动展示了广州应急管理发展历程和典型灾害案例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