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3: 特别报道
  • “男”丁格尔们的心愿

    【中医正骨科】 不再是“稀有标签”,而是“不可或缺” 从“被选择”到“主动扎根” 男性角色的独特价值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骨科、中医正骨科护士长王珂已从业12年。高考时,王珂一心报考医学专业,却阴差阳错踏入护理领域。“通知书下来时,我发现自己被护理专业录取了,当时很迷茫。”待他初入职场,质疑声如影随形:“男护士会打针吗?”“男生做这行没前途吧?”家人的担忧、患者的抗拒,曾让他倍感压力。 转机发生在临床实践中。他逐渐发现,男性在骨科护理中的体力优势、应急处理能力和理性思维成为不可替代的“刚需”。“协助医生做手法复位时,需要精准的力量控制;搬运骨折患者时,男护士的体力能最大限度减少病人二次损伤。”王珂说。 十二年间,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他曾参与救治跳楼致全身骨折的妄想症患者;带领团队将中医正骨技术与现代护理结合,打造“无痛病房”……“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对患者身心的全方位关怀。”这句话,成为他从护士到护士长的信念支撑。 在中医正骨科,王珂的工作远非简单的“力气活”。手法复位、中药贴敷、火龙罐治疗……每一项操作都需力道与细腻并存。“比如为患者做艾灸温通经络,男护士的力度稳定性更强,能确保热量均匀渗透;而在心理疏导时,理性思维又能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如今,他管理的科室已有两名男护士,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全院男护士占比升至6%,“男护士从‘稀有标签’到‘不可或缺’,这是行业进步的信号。”王珂说。 从“被看见”到“被需要” 医院更多科室有了男护士 王珂讲述了工作中令他感触最深的一件事。60岁的李阿姨因患有臆想症受伤致全身骨折,入院后拒绝一切治疗。王珂带领团队开启“叙事护理”攻坚战:连续6天“赖”在病床前倾听,从被驱赶到被信任,最终让患者打开心结。“她出院后通过‘互联网+护理’下单,邀请我们去家里包饺子。”王珂笑道,“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护理改写生命的力量。” “10年前,男护士常被‘藏’在手术室或ICU;如今,急诊、骨科甚至儿科都主动招募男性护理人才。”王珂观察到,社会对男护士也从“好奇”转向“认可”:媒体报道中“护士姐妹”变成“护士兄弟姐妹”……“这些细节都可以证明。” 对于想入行的年轻人,他给出三点建议:夯实医学基础、培养共情能力、拥抱多学科协作。“专科化发展是未来趋势,中医护理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正为男性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护士节心愿: 科室正在推出“免费照护试点病房”,邀请患者家属体验中医特色护理服务。最大的心愿是优化住院流程,让患者从身体到心灵都能“无痛康复”。 【精神科】 提灯有“女神”,同样有“男神” 精神科不是“关病人”的场所 是帮人找光的地方 叶君荣在精神科病房扎根12年,很多人问他为什么选择精神科?答案就藏在他手腕上那道疤里。 2013年7月,23岁的叶君荣毕业,来到广医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工作。身边亲友都不理解。 可直到今天,叶君荣依然记得实习时遇到的一名患者。“他入院时躁狂发作,砸东西、对人破口大骂,所有人都躲着他。但我每天给他测血压、数脉搏,和他聊他喜欢的足球,听他分享他情感世界里面的喜怒哀乐。在我实习的最后一天,他突然握住我的手说,‘小叶,你实习结束还会来上班吗?’他的手抖得厉害,眼睛却亮得像个孩子。”那一刻,叶君荣突然明白,精神科不是“关病人”的地方,是帮人找光的地方。 叶君荣手腕上的这道疤,是一个19岁男孩留给他的。男孩父母离异后,把全部期望压在男孩身上。“男孩发病时非常惊恐,于是紧紧抓住我的手,指甲抠进肉里,我没有急于甩开他的手,因为我知道这样能让他有安全感——他的痛苦比我的伤口深百倍。”后来男孩病情稳定了,叶君荣记得男孩说过想去国外学习,于是问他:“你还会准备出国学习的事情吗?”他愣住了,低下头:“我以为……没人记得了。” 那天起,叶君荣陪着男孩背单词,陪他一起查学校做准备。后来男孩出院后复诊,叶君荣在门诊大厅遇到这个孩子,男孩走过来拍一下他肩膀说:“荣哥!我回去按你说的去准备了,下星期出雅思成绩,这次挺有把握的,谢谢关照啦!”叶君荣告诉记者,“其实我手上的这道疤,早就不疼了。但每次想到那个场景,我都会想,那孩子现在是不是已经站在他梦想的校园里了。” 提灯走进雾里 陪患者找到回家的路 在广医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有个“怀旧角”,摆着患者送的旧怀表、褪色照片和其他老物件,平时护士会和老人家在那里聊聊大家的经历,引导老人家讲一件和物品有关的、开心愉悦的事,激发他们积极的情绪。“有个患抑郁症的老伯每次都拿着以前的旧背包和铁水壶跟我们分享他年轻时的故事,从娶妻生子到工作学习,一直聊到和老伙伴的退休生活,无所不谈,慢慢地他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愁眉苦脸了。” 叶君荣表示,这些年的精神心理护理工作让他明白,精神疾病就像浓雾,患者不是发病了,是迷路了。而护士要做的,就是提着灯走进雾里,陪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有个女孩入院时因为心理和情绪问题,自己划伤手,当时手腕缠满纱布。处于叛逆期的她,对医务人员有点抗拒,我们用尽一切办法来帮她重新振作起来。她出院时送了一面锦旗放在护士站,写着:‘护士哥哥姐姐666’,这些可爱的孩子是用她们的方式来表达感谢。”后来,护理团队开设了护理复学门诊,教孩子们应对压力,教父母听懂“孩子的语言”。有位妈妈在诊室红着眼眶说:“原来我的小孩划手,不是在叛逆,是想喊醒我,他迷路了,需要我跟他一起走出来。” 作为精神心理科护士,接下来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完成,比如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心理健康服务向社区延伸。“当12356心理援助热线的光能够驱走阴暗,或许以后的故事就不再需要以伤疤为代价。” “莫惧心霾遮坦途,我提灯火照晴空。”灯的第一层含义是南丁格尔提灯照顾伤者。叶君荣认为,在精神心理科,“灯”还有另一层含义,精神心理问题就像一道遮住患者心灵阳光的阴影,用灯光照亮阴影,治愈受伤的灵魂。 护士节心愿: 当孩子重新背起书包,当康复站的笑声盖过偏见,当看见患者恢复对生活的憧憬,回归校园、回归家庭、回归工作、回归社会,这就是我们点燃的满天星光。

  • A1: 头版
  • A2: 特别报道
  • A3: 特别报道
  • A4: 广州新闻
  • A5: 广告
  • A6: 广州新闻
  • A7: 天天福彩
  • A8: 公益体彩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