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漫 通讯员 粤疾控)近日,全国多个地区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持续来袭。广东疾控发布健康提醒,高温热浪可能危及性命,户外工作者,老人、儿童、孕妇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以及肥胖、缺乏运动的久坐人群等,容易出现中暑症状。
《高温热浪等级》(GB/T 29457—2012)将高温热浪定义为气温高、持续时间较长,使人体感觉不舒适,并可能威胁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加能源消耗、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天气过程。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
高温热浪可直接引起热疹、热水肿、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相关疾病。如果发生中暑不处理,将会发展为重症中暑。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高温状态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难以起到作用,导致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在热浪期间,热射病的死亡率可达60%以上。
哪些人群要更加小心高温热浪?广东疾控专家表示,四类重点人群更容易中暑:户外工作者,如环卫工、建筑、快递员等群体,他们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容易受到太阳高温直射;特殊群体,老人、儿童、孕妇等,自身机体调节功能较弱,容易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慢性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某类药物的人,对高温的影响更敏感;肥胖、缺乏运动的久坐人群等,这类人群体质虚弱,易出汗,容易出现中暑症状。
中暑该怎么预防?
1.喝糖盐水,及时补充水分、盐分和矿物质。养成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水温不宜太烫、不宜过冰,不宜饮用含酒精的饮料。
2.规划好外出行程。高温天气,尽量少安排外出的活动。如要出门,避免在户外停留时间过长,避开正午时段,户外时间尽量安排在10时前或17时后。
3.出门注意防晒、降温。选择轻薄、宽松、浅色的衣服,出门时佩戴宽檐的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尽可能选择阴凉处行走或活动,避免太阳直晒。
4.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当气温超过32℃,建议开启空调降温。如不能使用空调,可使用电风扇,或用凉水洗脸、擦拭身体。
5.避免将儿童单独留在车里,不要在车内睡觉。车内是一个很容易迅速升温的环境,停好车后准备离开时一定要清点随行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