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赞“军校红” 赏“乡村美” 品“香雪韵”
信息时报讯(记者 李龙) 昨日,2025年“羊城八景”评选活动评审组走进黄埔区开展实地调研。评审专家组先后实地考察了迳下乡村旅游景区、香雪公园、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等3大景点。黄埔区各景区负责人向专家组详细展示了入选景点的特色和竞选优势,评审专家边看边问,边访边议,为景区建设建言献策。 当天一早,评审团来到迳下乡村旅游景区,走进迳下新农房、漫步东湖景区、探访椰林稻香乡村酒店,沉浸式感受这个全省首个集科创、田园、山水、零碳要素的未来乡村场景。据介绍,近年来,迳下未来乡村发展迅速。这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凭借“农业+文旅+研学”的多元业态,年均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成为广州乡村振兴的典范。 随后,评审组专家走进萝岗香雪公园,穿行于梅林间,感受“十里梅林香雪海”的古典意境,同时考察玉岩书院内保存完好的碑刻与古建筑。“这里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文化之魂。”有专家表示,香雪公园是岭南园林与历史文脉的完美结合,“建议进一步挖掘书院文化,打造四季皆宜的深度游线路。” 当天调研的最后一站,评审组来到黄埔军校。作为国内唯一以黄埔军校历史为核心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以建校百年为契机实现全面升级。专家组漫步于新疏通的文物轴线空间,参观首次开放的俱乐部与同学录查询室,沉浸式体验“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主题展陈。 据悉,黄埔军校纪念馆通过数字化展陈、口述历史等创新手段,让“黄埔精神”跨越时空,年接待量超220万人次。 专家建议 打好“组合拳”,释放全域文旅潜力 近年来,黄埔区以“红色黄埔、生态黄埔、创新黄埔”三大品牌为引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融合示范区。从红色文化高地到诗意田园,从千年书院到现代农文旅融合,黄埔区文旅资源特色鲜明。这里有刻着广州向海而生记忆的南海神庙,有自宋代即入选“羊城八景”的“扶胥浴日”,还有延续至今的千年民俗“波罗诞”。有专家感叹:“黄埔景点是羊城八景不可或缺的拼图。”有专家建议,黄埔需打好“组合拳”,释放全域文旅潜力。 “从乡村旧屋、散乱鱼塘,到现在的美丽乡村,这里让都市人找回‘诗与远方’,也让我真正感受到老百姓的期待变为现实的震撼。”在迳下未来乡村,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感叹,“迳下模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可复制的“黄埔样本”。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美怡表示:“改造升级后的黄埔军校纪念馆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对于老中青三代、和海内外游客来说,他们各有不同的情感、记忆联结点。作为国内唯一系统深入呈现黄埔军校发展历史的纪念馆,它在‘羊城八景’评选中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此外,王美怡与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罗韬均表示,黄埔区的南海神庙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广州千年商都对外贸易史的重要标志,其人文价值和现实意义都是参与羊城八景评选的一大亮点,南海神庙景区的未来规划值得期待。
-
串联景点,打造“千年城脉景区带”
信息时报讯(记者 佘铄嘉)近日,2025年“羊城八景”评选活动评审组走进越秀区开展实地调研。当天,评审专家组先后走访考察了北京路传统中轴线、越秀公园、南粤先贤馆—五仙古观文化旅游区等8个景点。调研期间,越秀区各景点代表向评审团展示各自的亮点与特色。评审专家认真听取介绍,为景区建设建言献策。 走访调研: 体验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融合魅力 调研当天,评审专家来到烈士陵园—英雄广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片区、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等,探寻红色记忆。位于越秀区核心地带的烈士陵园—英雄广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片区,是广州传承红色基因与城市精神的重要地标,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完善的城市功能,成为广州文化与体育深度融合的典范。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近年来不断推陈出新,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其后,评审团来到越秀公园、南粤先贤馆——五仙古观文化旅游区、海丝越秀、东濠涌等景点,领略历史底蕴与现代传承的交融之美。作为广州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越秀公园自1927年开放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的起点和标志。南粤先贤馆——五仙古观文化旅游区,以“一观一楼一仙迹”(五仙观、岭南第一楼、仙人拇迹)、“一馆一阁一林苑”(南粤先贤馆、紫烟阁、仙林苑)的古今交响,承载五羊传说之源。“丝路光塔”区域以绵延500米的街巷,串联起光塔与六榕等多个街道的千年海丝记忆。承载着广州历史记忆的东濠涌,是老城区贯穿中心城区的河涌,见证了广州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 当天,评审团还走进了北京路传统中轴线、二沙岛,在国际交流与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感受古老城市焕发的新活力。北京路传统中轴线承载着广州的文化嬗变、商贸传承与市井脉动,北京路文化旅游区也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定为“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作为广州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江心生态艺术岛,二沙岛融合了自然生态、高端艺术、体育传奇与国际风范,是千年水城文脉在当代的活力绽放。 专家建议: 聚链成群打造广府特色城市景观轴 越秀文物古迹众多,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此交融荟萃。走访调研后,评审团的专家普遍认为,要采取“连点成片”的方式将具有广府特色的景点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的城市景观轴,完整呈现越秀作为“广州之芯”的文化魅力和独特性。 在走访越秀区多个景点后,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一级作家梁凤莲表示,“北京路、五仙观、越秀公园、东濠涌等景点都坐落于广州传统中轴线上,我建议将这些景点打包成片,串联成为一条‘千年城脉景区带’,以便广大群众和游客更全面了解广州的历史,更好领略和体验广府文化的魅力。” 知名广府文化学者、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广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饶原生表示,在越秀区多个景点中,他对越秀公园、北京路传统中轴线这两个点印象最为深刻。“正所谓‘一座越秀山就是一部广州史’,‘不到北京路,不算到广州’。我觉得越秀山、北京路这两个景点都有入选‘羊城八景’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