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盛夏的岭南,荔枝成为当之无愧的“C位水果”,从岭南枝头飞到了全球餐桌,依托现代冷链技术创新,实现了从“一日色变”到“四季常鲜”的突破。而这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与科技赋能。
近年来,建设银行广州分行聚焦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痛点堵点,促产业,助振兴。截至6月底,该分行涉农贷款余额660亿元,新增70亿元,以金融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冻眠荔枝贷”破冰,助“荔”出圈
据监测,目前广州荔枝的种植面积达56.7万亩。作为广州荔枝主产区,从化以30万亩种植面积占据全市荔枝产业“半壁江山”。在实现丰收的同时,科技创新、金融赋能也为广州荔枝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荔枝素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之说。如何破解荔枝的保鲜储运难题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与多个科研单位共同研发“冻眠锁鲜”技术,通过精准控制冻眠过程,能有效抑制荔枝果皮褐变与营养流失,使其在-18℃环境下保鲜期长达一年以上,解冻后仍能保持荔枝刚采摘时的九成鲜甜。
正值荔枝成熟时期,该公司的上游供应商采摘、收购大量的荔枝,需要一大笔资金作为生产经营周转。建行广州从化支行深入了解产业链需求后,大胆突破传统信贷模式,量身定制“冻眠荔枝贷”。该信贷产品以华隆果菜为核心企业,由其上游紧密合作的数家荔枝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提供10%的保证金和连带责任担保,精准投放信用贷款。
很快,这笔无须任何实物抵押的信用贷款由建行广州从化支行发放到合作社账户。“有了这笔‘冻眠荔枝贷’126万元,将会收购更多的荔枝,延长荔枝周期,实现10%的利润增长。”某合作社负责人黎社长望着枝头累累红果,信心满满。
建行“冻眠荔枝贷”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业主体普遍面临的抵押物匮乏困境,更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助力从化乡村振兴发展。
守护非遗匠心,“老手艺”迸发“新活力”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非遗资源。其中,非遗美食依靠鲜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味道,在百年传承中经久不衰。闻之有鱼肉香,外皮金黄酥脆,内里嫩滑鲜美……在广州花都,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传承百年的非遗鱼腐制作技艺,正在机器的精准配合下焕发出新活力。
非遗从未老去,在持续传承中,科技带来了新契机。据了解,该龙头企业近日获得了建行广州花都分行“高质量科技快贷”1000万元纯信用贷款,为这一传统美食技艺注入了新动能,实现从“守艺”到“兴业”的华丽转身。
鱼腐产业的升级,不仅是一张“非遗美食名片”,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作为当地鱼腐制作技艺“掌舵人”、企业创始人,王师傅对此感触颇深。曾经,自家的鱼腐凭着秘不外传的工艺和独特风味,订单暴增,奈何生产线落后、技术装备陈旧,难以满足市场大规模的订单交付。如何才能将祖传味道用现代方式发扬光大,将家庭作坊升级成当地特色产业?王师傅心里非常清楚:需要金融“活水”浇灌。但是能抵押的厂房设备有限,申请贷款面临难题。
得知该企业的难处后,建行广州花都分行深入车间调研具体情况和资金需求。当看到企业在食材保鲜上捣鼓出新配方,让鱼腐的鲜嫩“锁”得更久;在生产环节大胆创新,优化流程,效率持续提升等方面的转型升级,该分行看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更多可能,很快,就为企业“私人订制”融资方案“高质量科技快贷”。
“创新实力就是最好的‘通行证’。咱们‘高质量科技快贷’就是专为您这样的科技型农企设计的产品,厂房设备不用押,信用就能贷。”建行广州花都分行为企业投放10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解了王师傅的燃眉之急。如今,企业扩建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鱼腐从成型到包装的效率大大提升。当老手艺遇上新金融,一枚小小的鱼腐,串起老祖宗的手艺、现代化的工厂和田间地头的希望,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建行广州分行精准锚定特色产业,创新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有效解决特色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岭南佳果、非遗美食等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培育乡村内生发展新动能,为县域特色经济助力添彩。
专题|撰文 张柳静 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