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5: 广州新闻
  • 长洲岛上吹响“集结号”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智顼颖) 6岁的孩子能玩转无人机吗?军事训练会不会太枯燥?昨日,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黄埔区长洲街道守护号迷彩营地“守护号国防科技少年营”2025年首期开营仪式现场。 “长大后也想和教官一样” 开营仪式上,279名身着迷彩服、来自广东各地的少年整齐列阵。99式主战坦克、19式8轮步战车、SU27航模、F3P航模轮番登场,反恐战术小组的高空索降赢得孩子的掌声。6岁半的学员吴浩昆第一次看航模表演,仪式结束后,他告诉记者:“我长大后也想成为像教官叔叔一样厉害的人。” “守护号国防科技少年营”由广东省国防教育学会与守护号迷彩营地联合打造,学员年龄分布在6至14岁,超70%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等大湾区城市。“听说(在营地)能学习亲手操控无人机和机器狗、体验坦克装甲乘骑和模拟射击,孩子盼了一个多月。”来自珠三角的王女士说,选择这里不仅因为课程丰富,更看重教育基地规范的营房管理和健康透明的食材溯源。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夏令营,而是一场让孩子触摸国防温度、感知科技力量的成长之旅。”国防教育学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本年度的首期夏令营,活动从筹备之初就聚焦“国防底蕴+科技赋能+未来学习”的多元化定位,力求让每个孩子在实践中理解“科技强军,少年担当”的深意。 今年课程加入科技新元素 “我们要做的是‘没有围墙的学校’。”营长沈金鸿2013年从武警部队退役后,第二年开始带领青少年进行国防户外拓展活动,迄今整整11年。沈金鸿介绍,今年虽然是新营地启用,但课程体系已迭代十二期,“今年我们的课程首次加入了科技新元素,如模拟空间站搭建、VR国防教育、国防大篷车等”。 与传统军训不同,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学习组装并操作无人机,学习军体拳,还能小组协作搭建微型空间站。面对年龄跨度大的学员,沈金鸿团队将课程细化为三个年龄段,分别是6~8岁、9~11岁、12~14岁。“低龄班会降低无人机的操作难度,侧重基础组装与安全飞行。高龄班则挑战竞速飞行、战术编队等内容。我们引导孩子逐个完成挑战,让孩子在适合的挑战中成长。” 据介绍,营地配备了近80名工作人员,包括主讲老师、教官、生活老师、摄影摄像师等。 种下“科学素养”的种子 营地还打造了浓郁的军事氛围环境,如火箭模型等,希望通过环境浸润实现“环境育人”。 当被问及与普通夏令营有何区别时,沈金鸿的答案很明确:“我们不是单纯地搞军训,而是为青少年种下‘科学素养’的种子。”他举例说,小学生可能暂时无法理解复杂的科技原理,但组装无人机、操作机器人搬运物资等简单有趣的实践能激发他们对国防科技领域的兴趣。“也许今天种下的种子,未来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 建设银行广州分行:赋能特色产业 “贷”动乡村振兴

    盛夏的岭南,荔枝成为当之无愧的“C位水果”,从岭南枝头飞到了全球餐桌,依托现代冷链技术创新,实现了从“一日色变”到“四季常鲜”的突破。而这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与科技赋能。 近年来,建设银行广州分行聚焦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痛点堵点,促产业,助振兴。截至6月底,该分行涉农贷款余额660亿元,新增70亿元,以金融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冻眠荔枝贷”破冰,助“荔”出圈 据监测,目前广州荔枝的种植面积达56.7万亩。作为广州荔枝主产区,从化以30万亩种植面积占据全市荔枝产业“半壁江山”。在实现丰收的同时,科技创新、金融赋能也为广州荔枝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荔枝素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之说。如何破解荔枝的保鲜储运难题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与多个科研单位共同研发“冻眠锁鲜”技术,通过精准控制冻眠过程,能有效抑制荔枝果皮褐变与营养流失,使其在-18℃环境下保鲜期长达一年以上,解冻后仍能保持荔枝刚采摘时的九成鲜甜。 正值荔枝成熟时期,该公司的上游供应商采摘、收购大量的荔枝,需要一大笔资金作为生产经营周转。建行广州从化支行深入了解产业链需求后,大胆突破传统信贷模式,量身定制“冻眠荔枝贷”。该信贷产品以华隆果菜为核心企业,由其上游紧密合作的数家荔枝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提供10%的保证金和连带责任担保,精准投放信用贷款。 很快,这笔无须任何实物抵押的信用贷款由建行广州从化支行发放到合作社账户。“有了这笔‘冻眠荔枝贷’126万元,将会收购更多的荔枝,延长荔枝周期,实现10%的利润增长。”某合作社负责人黎社长望着枝头累累红果,信心满满。 建行“冻眠荔枝贷”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业主体普遍面临的抵押物匮乏困境,更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助力从化乡村振兴发展。 守护非遗匠心,“老手艺”迸发“新活力”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非遗资源。其中,非遗美食依靠鲜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味道,在百年传承中经久不衰。闻之有鱼肉香,外皮金黄酥脆,内里嫩滑鲜美……在广州花都,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传承百年的非遗鱼腐制作技艺,正在机器的精准配合下焕发出新活力。 非遗从未老去,在持续传承中,科技带来了新契机。据了解,该龙头企业近日获得了建行广州花都分行“高质量科技快贷”1000万元纯信用贷款,为这一传统美食技艺注入了新动能,实现从“守艺”到“兴业”的华丽转身。 鱼腐产业的升级,不仅是一张“非遗美食名片”,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作为当地鱼腐制作技艺“掌舵人”、企业创始人,王师傅对此感触颇深。曾经,自家的鱼腐凭着秘不外传的工艺和独特风味,订单暴增,奈何生产线落后、技术装备陈旧,难以满足市场大规模的订单交付。如何才能将祖传味道用现代方式发扬光大,将家庭作坊升级成当地特色产业?王师傅心里非常清楚:需要金融“活水”浇灌。但是能抵押的厂房设备有限,申请贷款面临难题。 得知该企业的难处后,建行广州花都分行深入车间调研具体情况和资金需求。当看到企业在食材保鲜上捣鼓出新配方,让鱼腐的鲜嫩“锁”得更久;在生产环节大胆创新,优化流程,效率持续提升等方面的转型升级,该分行看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更多可能,很快,就为企业“私人订制”融资方案“高质量科技快贷”。 “创新实力就是最好的‘通行证’。咱们‘高质量科技快贷’就是专为您这样的科技型农企设计的产品,厂房设备不用押,信用就能贷。”建行广州花都分行为企业投放10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解了王师傅的燃眉之急。如今,企业扩建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鱼腐从成型到包装的效率大大提升。当老手艺遇上新金融,一枚小小的鱼腐,串起老祖宗的手艺、现代化的工厂和田间地头的希望,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建行广州分行精准锚定特色产业,创新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有效解决特色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岭南佳果、非遗美食等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培育乡村内生发展新动能,为县域特色经济助力添彩。 专题|撰文 张柳静 陈霜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综合新闻
  • A4: 家有萌宠
  • A5: 广州新闻
  • A6: 财金
  • A7: 天天福彩
  • A8: 公益体彩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