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昨日召开,当日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和《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其中,《发展报告》内容囊括了广东省近两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各方面情况,主要是为企业在广东投资、研究机构开展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行动计划》着力实施8大行动、26项工作举措。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何小敏 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 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介绍,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已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广东拥有制造业全部31个国民经济大类,其中15个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培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等优势产品产量全国第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 岭南特色农业发展实现新成效。荔枝、菠萝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现代化海洋牧场抗风浪网箱、风渔融合技术取得全国首创成果,深水网箱养殖水体总量居全国第一。 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国内领先,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全国第一,律师、注册税务师数量全国第一,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全省接待游客超8亿人次。 同时,近年来广东高标准建成一批公路、铁路、港口、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布局通讯、算力、大科学装置等新型基础设施,现代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广东将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主角,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将加强与广大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省发展改革委已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局,下一步将积极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在广东发展。 艾学峰还介绍了一批2025年相关重点工作任务。据了解,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占比50%,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石化钢铁等5大类产业项目380个、年度投资额1658亿元。 将重点分门别类推动绿色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在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构成中,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相当大部分是传统产业。汽车、石化、家电、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占规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利税占六成五,从业人员占七成五。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红说,这些反映出,传统优势产业必须坚定地发展壮大,任何时候都不能缺、不能弱。 《行动计划》把“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重要部分,明确了传统优势产业2025年工作任务。广东将重点分门别类推动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绿色石化主要立足延伸发展化工新材料,在优势领域“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精细化、特色化产品体系。智能家电主要以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契机,推动生活电器、个人护理电器、健康家电、高端家电等四类产品创新发展,培育世界级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先进材料主要以建筑材料、绿色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材料为重点方向,培育若干省级特色产业园,推动制造模式变革。现代轻工纺织主要推动纺织服装、皮革、家具、工艺美术等行业,加快与文化、创意、时尚等融合,培育全国乃至国际品牌。食品加工主要培育省级食品工业试点县,创响“粤字号”品牌,提升岭南特色食品知名度。 聚焦全过程创新链 努力实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铺天盖地”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吴世文表示,聚焦全过程创新链,广东将努力实现前沿技术“开天辟地”、关键核心技术“顶天立地”、先进适用技术“铺天盖地”,进一步强化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尽快成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将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其中,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家电、纺织服装、石化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推动“科技+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科技赋能培育壮大旅游消费新业态。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其中,聚焦发达国家管制技术、产业补短板技术和重大公用技术,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高端芯片、核心软件等战略科技工程,扎实推进新型储能和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科技等旗舰专项,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自主可控水平。 加强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其中,围绕量子科技、新一代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推动科技成果熟化和产业化。 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 1 实施科技创新强基行动 2025年,广东将继续实施基础研究“卓粤”计划、广东强芯、璀璨行动等重点工程,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启动研发攻关项目,首批推动建设不少于30家省级中试平台,打造实时在线的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发布厅”,推动不少于100项新技术新产品首试首用。 2 实施产业集群培优行动 2025年,传统产业方面,将坚持锻长板补短板,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点抓好石化产业链延伸,推动广东省钢铁行业整合升级,推广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应用,支持“潮玩潮品”等时尚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将重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打造集成电路“第三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扩量提质,深化全省低空空域改革,丰富低空经济发展场景;未来产业方面,将大力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实施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政策措施,加快布局商业航天产业,争创1~2个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现代农业方面,将持续实施“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做好“土特产”文章,全链条发展海洋牧场,推动大型养殖平台数量较上年翻一番;现代服务业方面,将持续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推动一批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提能增效,做好“五篇”金融大文章,加力扩围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培育一批带动性强、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 3 实施数智技术赋能行动 2025年,广东将围绕做强做优自主基础软件生态,加快推动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研发应用;继续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持续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全年将推动1万家工业企业技改数转。 4 实施区域协调协同行动 2025年,广东将聚焦县域经济发展,完善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和“反向飞地”共建共享机制,有序推动产业转移。发布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目录和产业帮扶协作行动计划,“一县一策”支持县域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 5 实施产业开放合作行动 2025年,广东将继续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融入国内市场,实施好“粤贸全球”“粤贸全国”计划,举办或参与300场以上境外展会和200场左右国内展会,助力企业出海抢订单,打造内销品牌。同时,积极拓展外贸新增长点,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全年力争突破万亿元。 6 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 2025年,广东将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培育一批新的链主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新培育3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推动55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大力招引优质企业,打响“投资广东”品牌。 7 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2025年,广东将继续开展质量强链专项行动,打造一批质量稳链强链标志性项目。围绕新兴产业领域研制一批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发布一批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积极开展品牌建设,打造“广东制造”品牌和“粤字号”农业品牌。 8 实施资源要素保障行动 2025年,广东将继续强化财政金融、基础要素、人才等保障,研究新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加强对实体经济要素保障,对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所需用地指标由省统一保障,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卓越工程师、产业“新工匠”,打造高素质的产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