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8: 爱心档案
  • 公益实践营让孩子为家长作业“打分”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少韩) “我给妈妈打99.9分!她现在听我说话超有耐心,再也不会随便打断我。”在“守护童心公益实践营”青少年儿童成长计划的学生心理团辅课上,五年级的梁同学认真地为妈妈的“倾听”家庭作业打分。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该计划打破单向成长路径,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协作完成家庭作业,最终由孩子担任“主考官”,对家长作业成果进行评价。这种创新的双向成长模式,正在悄然改写家庭教育的互动规则。 据悉,“守护童心公益实践营”青少年儿童成长计划是由荔湾区委组织部、荔湾区委宣传部、荔湾区教育局、荔湾区卫健局、团荔湾区委、荔湾区妇联共同指导,荔湾区华林街道办事处主办,广州市时报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信息时报“心寻岛·守护童心”工作室承办,广州市第一中学十甫学校、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文昌南校区)、蒋光鼐纪念小学文昌学校、广州市第一中学附属詹天佑小学、广州市第一商业职工幼儿园、荔湾区文苑幼儿园、新天地幼儿园、荔贤幼儿园共同协办的家校社街协同育人项目。自今年5月10日该计划启动以来,家长和孩子每周六上午到华林街党群服务中心“一起上学”,高年级学生参与学生心理团辅课和公益技能课,家长参与家长心理课堂,低年级学生则与父母一起参加绘本课堂。 学编织书法,公益技能内容丰富 在公益实践营中,高年级学员不仅系统学习“认识自我”“情绪调适”等心理团体辅导课,还分别参加5月17日的编织义卖课和6月7日的书法文创作品创作课,在掌握实用技能的同时,深刻感受授课讲师的志愿服务精神。 编织课上,编织老师冯坤仪和苏小雄耐心教学,手把手指导学员掌握“辫子针”编织技巧,并鼓励大家将作品设计成特色画作。除了传授编织手艺,两位老师还分享自身经历——她们将编织爱好转化为公益行动,积极参与义卖活动,设计出众多受欢迎的编织品。冯坤仪设计的婴儿编织鞋在义卖中十分抢手,苏小雄以彩虹为灵感创作的系列作品也深受爱心人士青睐。学员们在一针一线的实践中,真切体会到公益就在身边。 在书法文创课程中,广东省书法家杨彤同样将书法艺术与公益紧密结合。课堂上,她与学员共同设计书法文创作品。杨彤表示:“孩子们创意十足,我希望跟他们一起创作更多大众喜爱的书法义卖品,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学员们在课堂上,既提升了书法素养,也对志愿服务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孩子来“评分”,亲子互动加深交流 在公益实践营里,孩子们沉浸于心理知识和公益技能的学习,家长们也在家长心理课堂认真学习。课程涵盖亲子关系构建、自我认知探索、倾听技巧培养、情绪调适方法等内容,助力家长掌握科学育儿与沟通的诀窍。 每节课程结束后,心理讲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都由孩子们担任“考官”进行评分。对于这项“权力”,学生们格外认真。当心理讲师莺子布置“每天倾听孩子10分钟”的作业后,孩子们仔细回顾家长的表现:有的家长因耐心倾听、尊重想法收获高分;部分家长虽比以往更专注,但回应方式欠佳,仅得到孩子打的及格分。一名来自广州市第一中学十甫学校的学生在打分时自我反思,意识到因主动沟通不足,未给予家长理解自己的机会,并且考虑下次家长倾听自己的时候,自己也试着主动沟通。孩子掌握“评分权”这一特殊的互动形式,让家长在评分反馈中改进沟通方式,也让孩子在参与过程中反思自身,共同打破沟通壁垒,让亲子互动焕发出全新生机。 家长将变身志愿讲师,提供绘本课程服务 高年级学生与家长通过互动课程共同进步,低年级的亲子家庭也在绘本课堂中收获成长。6月7日,绘本讲师沙粒带领家长和孩子共读《真正的朋友》,并引导孩子们以绘画形式描绘心中真正的朋友,鼓励孩子们上台分享。课堂上,小朋友们踊跃举手,荔湾区文苑幼儿园的6岁小朋友睿烜画出自己的好朋友,主动上台分享;在睿烜的带动下,其妹妹也上台分享,她说自己画的是妈妈,妈妈就是她的好朋友。荔贤幼儿园的6岁小朋友嘉明在参加绘本课后,也带上妹妹一起来参加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新天地幼儿园的6岁小朋友学谦除了画自己的两个好朋友,还画了一张自画像——因为自己也是好朋友。一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原本很内向,自从参加绘本课后,看到其他小朋友的表现后,受到课堂氛围感染,逐渐变得乐于表达,现在能主动上台分享故事。 6月14日,广州市微笑公益服务中心课程讲师云芳为低年级学生家长开展绘本带领技巧课,旨在将家长培养成“绘本故事爸爸妈妈”。课程中,家长们系统学习绘本讲述方法、互动引导技巧,掌握如何通过绘本陪伴孩子成长。未来,这些家长将组建志愿队伍,为街道亲子家庭持续提供绘本课程服务,完成从课堂“陪读者”到社区“主讲人”的身份转变,让阅读的温暖与知识在更多家庭中传递。 值得关注的是,“守护童心公益实践营”青少年儿童成长计划仍在持续推进。6月28日,该计划将在华林街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届时,具备心理技能与公益技能的“华林亲子志愿队”将亮相活动现场,诚邀广大市民前往参与体验,一同在公益实践中收获成长。

  • 家长变身志愿者 助力校园心理教育实践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少韩) 6月9日,“麦穗”·青公益——“心寻岛 守护童心”心灵支教项目在白云区广大附中实验中学开展“跟孩子商量手机问题”智慧工作坊,参与活动的家长在心理讲师莺子和沙粒的引导下,通过模拟亲子沟通场景的方式,沉浸式体验亲子互动中的情感传递。 据介绍,这些家长接受项目组家长心理课堂的系列课程学习,本次工作坊既是他们参与心理课堂学习成果的实践检验,也标志着他们从服务对象向助教志愿者的身份转变,未来将持续助力项目推广,带动更多家长参与学习。 据悉,“麦穗”·青公益——“心寻岛 守护童心”心灵支教项目由广州市手拉手志愿服务促进会联合信息时报心寻岛守护童心项目组发起,获共青团广州市海珠区委员会与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2024年度“麦穗”·青公益合作伙伴计划支持。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项目已为该校初一年级开展60节学生心理团体辅导课,为全校班主任举办1场心理沙龙,为初一年级家长开设12场心理课堂。项目组还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挂牌。每次课程结束后,不少学生与家长主动寻求心理讲师咨询,项目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面向全校学生及家长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未来,家长群体将抱团成长,项目也将形成“家长学习—转化实践—反哺社群”的良性循环,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注入家庭端的持续动力。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广州新闻
  • A4: 老友记
  • A6: 老友记
  • A7: 天天向上
  • A8: 爱心档案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