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8元起,上门“保姆”呵护“空巢猫咪”
偶尔出行“毛孩子”无人照顾,对于宠物主而言是一项困扰。为解决居民的宠物照料难题,越秀区华乐街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推出宠物猫上门照护服务,并于端午假期完成首次服务。此外,该机构的遛狗服务团队进入了筹备阶段,将于近期正式上线,为养宠家庭提供更多专业、安全的服务方式。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绮媚 上门喂猫 个性化服务“云直播” 政府认证“信得过” “以前出差总会担心猫咪在家会孤独、吃不好,这次通过‘云直播’看着工作人员从进门到离开,他们服务专业,还会和猫咪耐心互动,让人十分安心!”家住华乐街的“90后”宠物主Jayson开心地说道。 这里的“云直播”服务,正是华乐街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宠物猫上门照护的亮点——工作人员全程佩戴运动摄像机,服务画面实时同步至宠物主的手机端,甚至支持回放功能。“安全感十足,工作人员还帮忙检查了家里的纱窗和煤气有没有关好,非常贴心!” 自端午假期完成了首次宠物猫上门照护服务后,连日来已陆续有社区居民咨询下单。据项目负责人梁珊介绍:“进行服务前,我们会提前和宠物主沟通猫咪的具体情况,根据猫咪性格定制服务方案,怕生的猫咪以基础照料为主,包括换水、添食和简单清洁;而情绪不太稳定的猫咪则会增加互动环节,如抚摸、陪玩等,帮助缓解其情绪。” 至于用户对陌生人入户的安全顾虑,梁珊强调,服务站作为政府监管的社会机构,在人员筛选和培训上会进行严格把关:“上门服务人员均为登记备案的‘4050’人员,优先招募爱宠人士并开展系统培训。”此举不仅为“4050”人员提供了家门口灵活就业的机会,更以“社区+公益”模式构建邻里间的信任桥梁。 价格方面,目前该上门服务以华乐街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3公里内38元/次,5公里内58元/次,超出部分每2公里加收10元;单次服务最多照护2只猫,每增1只加收10元。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逐步开放其余的宠物照护服务,如协助送医、注射疫苗等,也会以此为目标优化团队配置,满足更多元化的宠物照料需求。 未来打算 筹备遛狗服务 吸纳组建多元团队 在宠物猫上门照护服务稳步推进的同时,服务站正筹备开拓遛狗服务。与宠物猫服务不同,遛狗服务对工作人员的体力、反应速度以及宠物行为理解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此,服务站计划吸纳更多不同年龄层的待业人员加入服务团队。 “像应届毕业生,他们充满活力、学习能力强,对宠物有着天然的喜爱和耐心。”梁珊表示,服务站将邀请既具备体力优势,又热爱宠物的年轻人群加入团队,“我们会优先录取动物医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为了鼓励年轻人扎根社区,服务站计划为新加入的成员提供犬类心理学、应急医疗处置等技能培训,让他们有所成长的同时,也能确保团队能够安全、专业地为用户开展遛狗服务。服务站根据犬只体型的不同进行定价,大型犬100元/小时,小型犬80元/小时。烈性犬因安全风险较高,暂时不纳入服务范围。 行业优势 较市场价低一成多 获政府补贴和扶持 近年来,因宠物主出差、旅游或突发情况而导致的宠物临时托育需求逐年攀升。服务站的创新实践,既填补了市场空白,又通过“公益+市场”的平衡模式,为居民提供了性价比高、安全可靠的选择。“尽管我们的定价比市场价低10%~15%,但政府提供场地补贴和扶持,让我们能维持微利运营的同时达到了促进就业的目的。”但梁珊也认为,宠物服务行业仍处于亟需“政策护航”的阶段,“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关政策,包括上门照护宠物的服务标准,明确人员资质、服务流程、纠纷处理机制;再者是将宠物服务纳入社区家政专项培训补贴,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梁珊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联动周边宠物医院、宠物用品店合作推出‘医疗陪诊卡’‘宠物保险代办’等增值服务,打造一站式宠物友好型社区支持体系。” 专家声音 面对市场痛点 华乐街提供“破局”样本 广州市家庭服务联合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王晶晶指出,广州宠物上门照护市场呈现需求爆发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的特征。作为一线城市,节假日期间宠物上门照护需求年增速超30%,但有效供给不足:传统宠物店寄养笼位紧张且节假日涨价50%,商业服务平台渗透率不足15%,而个人兼职者虽占据70%市场份额,却因操作不规范、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纠纷频发。 王晶晶称,行业痛点集中在四方面。一是因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之前曾发生托管师因未规范操作被宠物咬伤,后续疫苗费用赔偿引发纠纷的情况。二是权责界定模糊不清,超30%的纠纷源于宠物丢失或受伤,例如因服务人员疏忽忘关窗户,导致宠物猫逃逸,但因缺乏合同约定,赔偿问题难以解决。三是人员资质认证空白,超90%的从业者仅凭个人经验开展服务,部分雇主遭遇爽约或财物丢失,部分雇主甚至要求服务人员抵押身份证换取信任。最后是维权机制不健全,个人兼职服务缺乏平台担保,纠纷举证难。 对于越秀区华乐街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推出的上门照护宠物服务实践,王晶晶认为应以此为借鉴推动行业升级,“该模式通过政府背书、人员登记备案和专业培训,解决了信任问题;服务全程摄像、实时同步画面,确保可追溯;分层定价避免了价格战。此外,该模式还实现了公益与市场的结合,既满足养宠家庭需求,又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她建议应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制定地方服务标准,完善技能认证与保险制度,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全市宠物服务者数据库,打通公安身份核验与消费者评价系统,助力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可依托全市176个‘羊城家政’站点快速推广,推动宠物服务从‘基础照料’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升级,为广州打造‘宠物友好型城市’提供基层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