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巡河护河守碧水,履职为民践初心
善行不怠,躬身公益长路;巡河护水,守护一方碧波;抢险救火,彰显军人本色……他以平凡铸就非凡,用大爱温暖人间。 好人简介: 他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为基层治理及文明实践贡献力量。他心系家乡生态,自费出资购置水上交通艇,开展义务巡河保洁活动,守护绿美家园。他还是临危不惧的逆行者,火场冲锋见义勇为,彰显军人本色。 他是新时代退役军人的好榜样张玉堂,广州番禺沙湾盛世大堂建筑装饰工程部总经理。他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刻进骨髓,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篇章。近年来,在志愿服务领域表现突出的他荣获“广州好人”“广州市最美红棉老兵”等荣誉。2025年,守护河涌有力的张玉堂还获得广州市河长制办公室颁发的红棉老兵河长聘书。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踏上公益之路,努力回报社会 张玉堂身姿挺拔,举手投足间透着军人特有的气质。1992年,他退役后进入国企工作。世纪之交,他选择下海创业。“部队教会我,越是困难越要向前。”张玉堂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创业既能实现自我价值,也能为政府减轻安置压力。” 创业路上,他将军人的坚韧刻进骨子里。从沙湾盛世大堂建筑装饰工程部接到的第一单生意开始,他就以“诚信立身,质量说话”为信条。短短几年间,他创办的企业就在当地的建筑装饰行业站稳了脚跟。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张玉堂的心里始终装着比事业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回报社会。 多年来,张玉堂保持无偿献血的习惯,50余次献血记录诠释了这位老兵的大爱。“第一次献血是在新兵连,战友受伤需要输血。”张玉堂说。如今,他不仅自己坚持献血,还带动200多名志愿者加入献血队伍。 2012年春天,张玉堂开始悄悄资助困难学生。此后十余年间,从修缮乡村祠堂到捐建医疗站,从慰问孤寡老人到帮扶退役军人家庭,他的公益之路越走越远。对于故乡沙湾镇紫坭村,张玉堂更是积极开展文化传承和保护活动,为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出谋划策、捐款捐物。 遇到险情,张玉堂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2022年3月20日,番禺区桥南街一小区住户家中突发火灾。家住同一小区的张玉堂得知消息后顾不上穿鞋便冲出家门,直接爬楼梯来到起火的22楼。他迅速打开防火门,携带灭火器冲入火场,为消防员争取黄金救援时间。为表彰他的见义勇为精神,广州市番禺区见义勇为基金会为其颁发见义勇为荣誉证书及奖金。张玉堂收到奖金后,当天就将5000元奖金分别捐给广州市红十字会山地救援队、番禺区游泳协会、沙湾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用于开展公益活动,推动传递志愿服务正能量。 自费购置船艇,守护绿美河涌 张玉堂的公益之路并未止步于扶弱济困。2016年开始,他将目光投向家乡的水环境保护,自费购置水上交通艇,开始河涌巡护工作。 “起初巡河是爱好,后来发现这个举动有实际意义。”张玉堂朴实地说。多年来,他驾驶船只清理河道垃圾、打捞倒塌的树木;带领队员深入滩涂清除外来物种,守护红树林生态。每逢周末,他还组织队员巡查水岸,帮助渔民管理船只。 开展巡河工作的同时,张玉堂还和许多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合作,一同守护当地的水环境。此外,他还和粤艇会、红十字会一起开展水面救援活动。2024年7月,一名老人在红树林密布的古坝河流域失联,熟悉古坝河水道的张玉堂为搜救行动打开突破口。“老人最后出现的地点位于复杂的红树林区腹地,那里普通船只根本进不去。”张玉堂回忆。他主动请缨担任向导,开着水上交通艇带领搜救队在红树林中搜寻。这场搜救持续了144小时。 近年来,在张玉堂的影响下,越来越多老兵和居民加入巡河队伍。“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能带动更多人服务社会,这就是价值所在。”张玉堂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巡河队伍的规模,形成老兵带新兵的传承机制,吸引更多退役军人共同参与全民治水工作,让番禺的河涌变得更加清澈,让这里的红树林更加茂密。 为民初心不变 坚持履职一线 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服务之余,张玉堂的为民服务之路也越走越宽。作为番禺区人大代表,他将在志愿服务中培养的为民服务情怀带到履职岗位。“当代表不是荣誉,是沉甸甸的责任。”他常常与群众联系,走家串户,了解民情民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2024年4月,凭借在群众中的良好口碑,张玉堂被聘为番禺区桥南街道人民调解员。在处理一起退役军人纠纷时,他连续三个周末上门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和解。“解决矛盾纠纷就跟巡河一样,既要坚持原则,也要讲究方法。”张玉堂说。 从巡河护河的红棉老兵,到为民代言的人大代表;从奉献热血的献血志愿者,到化解纠纷的调解员,张玉堂用行动彰显军人本色。“作为一名志愿者,经过多年服务实践,我深刻感受到,大家一起奉献爱心的力量有多么澎湃。无数爱心人士的付出,让这个社会更加温暖。”张玉堂表示,未来将继续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更多人加入爱心行列,共同传递温暖。 好人说 做好本职工作,投身志愿服务回报社会,这就是人生最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