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骨增高”冲上微博热搜!骨科医生提醒:
打断骨头增高 风险大不可取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漫 实习生 陈琳 通讯员 张灿城) 8月13日,“小伙花十几万断骨增高致终身伤残”“女子花60万断骨增高落终身疾病”等话题相继登上微博热搜头条,有记者暗访断骨增高非法行医黑产链,在全网引起广泛关注。

什么是“断骨增高”?做增高手术有什么样的风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李劼若提醒,“想要增高的人士,不要试图通过手术来增高,(断骨增高)有致残的风险,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断骨增高”手术严禁用于增高

据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报道》消息,江苏女孩小西(化名)一直对自己的身高不满意,为了长高,她花费近60万到国外去做“断骨增高”手术。增高了13厘米后,小西却仍然开心不起来,因为手术之后慢性骨髓炎等疾病随之而来,小西现在不能跑不能跳,走路走一会儿都觉得呼吸困难:“感觉人生被毁了,如果有变矮的手术我愿意马上做!”

李劼若介绍,所谓的“断骨增高”手术,其实是使用医学上的“肢体延长术”,这是一项有创伤的疾病治疗技术。手术首先会打断或锯断患者腿部的骨头,再在腿部打钢针,搭建外固定架,使骨头在外力刺激下再生长。假如通过这项手术增高,并不是一口气长到理想的身高,而是每天都要把骨头拉一拉,一天最多拉1毫米,日复一日,由于骨头无法愈合会非常痛苦,而且这种疼痛有增无减。“在我国,‘肢体延长术’有非常严格的适应症,不能单纯用于以增高为目的的治疗,主要应用于长短脚、外伤后骨缺损、骨折后两侧腿长不一致,以及严重畸形矫形等情况。”

记者了解到,国家相关部门也多次发文禁止“肢体延长术”用于增高。2006年,原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卫生部要求开展监督检查 规范“肢体延长术”管理》指出,开展肢体延长术必须严格掌握临床应用适应症,如不严格掌握适应症,将会损害公众的健康。肢体延长术是一项骨科临床治疗技术,不属医疗美容项目。开展该项技术的医疗机构,应为三级以上综合医院或具备条件的骨科专科医院,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骨科”诊疗科目。

2015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到,医疗机构禁止临床应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明令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如除医疗目的以外的肢体延长术)。

手术风险大或丧失劳动能力

谈及国家明确禁止“肢体延长术”用于增高的原因,李劼若表示,“‘肢体延长术’即便对于有治疗需求的患者而言,也是一项风险较大的手术,更何况普通人群。”他解释道,“肢体延长术”会在肢体上放置外固定支架,因此需要在骨头上打很多孔洞。“这些洞孔放置固定支架,不仅仅是一两天就可以,可能需要放置几个月甚至半年,有慢性骨髓炎感染的风险。仅仅是康复期间,时不时会出现发烧呕吐。一旦骨骼组织感染了,可能会导致骨骼坏死,终身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李劼若透露,“近年来,虽然科室并没有接诊过私自进行‘肢体延长术’出现后遗症的患者,但是确实遇到过一些人来咨询是否可以做断骨增高,医生都是讲明利害关系后劝退。”据了解,目前在正规医院的骨科确实会为有适应症的患者进行“肢体延长术”治疗,但都是经过多方考虑、综合权衡后再做决定。

“想要断骨增高,是不要命了吗?”李劼若提醒,想要增高的人士,不要试图通过手术来增高,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青少年想要长高,要在青春期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保证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中小学生每天至少保证一小时体育锻炼。成年人由于骨缝闭合,即使再努力,对于长高的作用也不大。他呼吁,“每个人能长多高,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没有必要追求一定要长到多高,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