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临近 秀美衡阳快走起

▲衡阳颇具民国风的建筑吸引游客留影。受访者供图

▶衡阳建湘曾经的机床如今成了景观。受访者供图

◀衡阳石鼓广场牌坊。
受访者供图

□信息时报记者 叶佳茵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近日,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衡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潇湘晨报协办的“衡阳火出圈——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总编辑衡阳行”活动在衡阳举行,该活动带领大家提前感受湖南衡阳当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提衡阳,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南岳衡山。其实,除了衡山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秀美多姿的景点之外,衡阳市区还潜藏着很多各具特色的网红打卡点。

探寻石鼓书院文脉之美

石鼓书院坐落于衡阳石鼓山,湘江、蒸水在此交汇。唐元和(806-820)初,李宽于石鼓山筑庐读书,始称“读书堂”,后改称书院。这里是一片阅尽沧桑的翰墨书香地,是一座自宋代以来即名扬天下的书院。现如今,石鼓书院虽已不再从事教学工作,但依然是衡阳的重要文化地标,涵养着衡阳以及湖湘地区的文脉与精神。书院设有纪念忠臣义士李芾的李忠节公祠、纪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武侯祠等。

走进石鼓广场入口处,标志性“石鼓书院”牌坊上“石鼓江山”四个大字苍劲有力。牌坊两侧,设置了“石鼓”以及时令草花组成的景观。牌坊后方的千年银杏树,郁郁葱葱,见证着书院的发展和变迁。今年以来,石鼓书院广场进行了修缮提质改造项目,新建标志性牌坊“石鼓书院”,采取文化铺装方式,增设了文化休闲长廊。走进石鼓书院广场,焕然一新的广场拓展了空间,文化休闲长廊增添了韵味,绿化提质新增了不少花带,新建的文化休闲长廊、八角亭,更方便市民游客休憩。

“南岳第一峰”焕新出彩

每年秋天,随气候迁徙的大雁飞到衡阳便不再南飞,所以衡阳也雅称“雁城”。在衡阳雁峰区湘江之滨,有一座山是全城观赏秋雁戏水的最佳地点,它就是廻雁峰。据悉,廻雁峰景区是集锦式的园林,整个景区布局巧妙,有爬山之趣,而无爬山之累,信步景区,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因大雁“眷恋”的这份雅致,廻雁峰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美妙“雁遇”。“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来第一峰”“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杜甫、刘禹锡、柳宗元、杜荀鹤、王安石、文天祥、范仲淹等到此都留有赞誉回雁峰的诗词佳句。

眼下,南岳第一峰·廻雁峰片区正焕新出彩,争创“AAAA”级景区。围绕雁文化这一文化IP,打造“衡阳记忆”城市综合体与城市核心旅游目的地,增设“雁城之星”“雁宝成长乐园”等新景点。其中,高达88米的摩天轮“雁城之星”预计在9月上旬试运营。游客坐上摩天轮,可北望石鼓书院,西看廻雁峰,南眺东洲岛,东观滚滚湘江。摩天轮周边还将配套商业广场、饮品店等设施,有望成为衡阳新地标。

老街刮起“民国风”

中山南路历来是衡阳城区中心街道,更是上世纪40年代衡阳作为“小上海”的重要见证。

来衡阳,中山南路是city walk不可错过的一站。来到中山南路与先锋路附近,一片颇具民国特色的建筑呈现眼前,米色的墙体、仿民国风的店铺牌匾,让不少游客在此驻足拍照,打卡留念。

走入夫之巷,这条40米长、3米宽的小巷,以船山思想、船山文化为根基,巧妙连接了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的出生地——王衙坪,呈现了王船山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从衡永郴桂道署旧址走出,市府路美食文化街区渐入眼帘,这里是“吃货”的美食天堂,兼具“文化味”“烟火气”“时尚范”。

“湘见·建湘”成为网红新地标

红砖瓦房的苏式建筑,院中的稠密树叶,路旁的压力机、车床等机械,走进衡阳市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仿佛一瞬间穿越时空,进入到了上世纪衡阳工业如火如荼的岁月里。这里的工业主题研学基地生动再现了柴油机生产的各种机械制造工艺。

据悉,衡阳是中部地区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门类齐全,工厂林立。走在这座城市,可以看到一大批由时代标志性工业企业命名的片区,原建湘柴油机厂工业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工业“活化石”的衡阳建湘,如今成了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湘见·建湘”,变身网红新地标。街区内的中国·衡阳老工业基地文展馆,定位为中国第一家老工业基地城市主题文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