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供就业岗位,小超市汇聚大慈善
扎根社区,从给予物资救助的“授人以鱼”,到让就业困难人员能够自力更生的“授人以渔”,她一直在努力! 好人简介: 扎根黄埔区文冲街,帮助居民解决各种问题;积极筹备长者集体婚礼,为长者圆“婚礼梦”;搭建就业平台,帮助家庭困难妇女和残障人士实现就业……她是“广东好人”罗廷贤,广州市洋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13年来,她利用专业所长,成为社区居民的“及时雨”“雪中炭”,营造温暖互助的社区氛围。 今年4月,经过近8年的努力,由罗廷贤和团队创办的洋城特惠店提档升级为洋城特惠店慈善超市,为更多街坊提供就近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本版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通讯员 穗文明 慈善超市 为街坊提供就业机会 今年4月,黄埔区文冲街首家慈善超市——洋城特惠店慈善超市(生鲜及餐饮店)在瑞东花园社区正式开业。该超市依托助农供应链体系,经营生鲜蔬果和早餐,提供固定的公益就业岗位,通过培训赋能,邀请社区低保低收入、特困、残疾人等担任店员,为有需要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机会。 谈及慈善超市的由来,创办人罗廷贤说,慈善超市的前身为“洋城特惠店”,于2016年6月创办,通过岗位训练等方式帮助部分残疾人在社区内实现就业。随着当地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罗廷贤发现,受限于场地和岗位训练周期,特惠店难以满足家庭困境人士的就业需求。 今年4月,在黄埔区民政局和文冲街道的大力支持下,为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就业帮扶效果,特惠店提档升级为慈善超市。新的慈善超市面积更大,由原先的10平方米升级至85平方米。罗廷贤表示,慈善超市有5名店员,其中4人为家庭困难人员。超市的月营业额为80000~120000元,店员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这不仅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此外,我们还积极整合资源,在文冲街道全域建立10个社区就业驿站。这些站点帮扶48名就业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创业,服务面覆盖文冲街道8个社区。”对于慈善超市的发展,罗廷贤充满信心。 打造平台,以爱心点亮“微心愿” 慈善超市不仅是商品的交换场所,更是邻里情感的纽带。在这里,有一个特别的爱心菜篮专区,每日都有不少于10份新鲜蔬菜在此静静等候,等待那些需要帮助的街坊前来领取。“我们推出了一项爱心领菜券计划,每月为符合条件且通过评估的困难居民发放爱心领菜券,居民凭券可领取免费的新鲜蔬菜。” 涓涓善意,汇聚成河。为充分发挥慈善超市的慈善功能,罗廷贤还带领团队积极发动热心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点亮困难群众的“微心愿”。 为让志愿者的正能量持续流动,罗廷贤还打造推出慈善超市线上平台——“洋城益购”。在这里,志愿服务不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种可以积累、可以兑换的“货币”。“志愿者可以通过服务积累积分,通过积分在慈善超市兑换生鲜、手工品及其他生活物资。”罗廷贤介绍,截至今年5月,文冲街道注册活跃志愿者3537人,到慈善超市参加兑换的志愿者305人次,累计兑换物资4949.9元。 如今,采用“公益+商业”的创新运营模式,慈善超市不仅实现收支平衡,今年还为社区基金贡献近3万元。按照罗廷贤的设想,这部分爱心基金就是“种子”,播撒在社区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茁壮的大树,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遮风挡雨。她相信,这样的“造血”机制,不仅能让社区里的困境人士受益,更能激发整个社区的活力,形成一种正向的社会风气。 深耕基层 当群众的“贴心人” 在罗廷贤13年的职业生涯中,洋城特惠店慈善超市的创建是最亮眼的一笔。发起长者集体婚礼,让黄埔区文冲街28对老人穿上婚纱,为他们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办好“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既为家庭妇女对接兼职机会,又为长者提供照顾服务……文冲街社工服务站这些特色项目的开展,离不开罗廷贤和社工的努力与坚持。 作为广州市较早一批专业社工,自2011年8月入职以来,罗廷贤见证了广州社工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再到规范提升、专业发展、职业化推进的历程。 罗廷贤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服务对象有任何需要她都尽力满足。社区里有的老人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她会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以便长者及时联系。年逾八旬的李叔入院,同为80多岁的妻子不知所措。最后,她给罗廷贤打来电话。接到电话时已是晚上8点,罗廷贤带着女儿打的赶往医院,让女儿在走廊等候,她则搀扶着老人做好全部检查,“回到病房,李叔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你就是我的女儿’。”罗廷贤说。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罗廷贤看来,社工是做“人”的工作,不扎根社区了解居民需求,不以真心对待他们,就无法取得街坊的信任。 好人说 社工就是一盏烛火,虽然微不足道,却能发一点光,为有需要的街坊送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