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名基层教师“感动广州”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林茹彬 本版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今天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2024致敬“感动广州的优秀教师”宣传活动日前在广州国际媒体港11楼珠江之眼大厅进行,10名基层老师获得2024年“感动广州的优秀教师”殊荣。他们中,有的深耕专业,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取得丰硕成果;有的不忘初心,扎根山区教育数十年;有的远赴西藏,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当地,助力当地教师成长…… 肖英姿(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智慧财金系主任) 从教34年来,肖英姿在职教领域扎实耕耘,辛勤奉献。2013年,她勇挑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重担,会计专业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作为专业建设负责人,牵头成立了会计工作室,与企业共同开展协同育人模式。10余年来,她把无数的周末及寒暑假休息都用在了实践工作中。十年磨一剑,她带领团队打造出《基于工作室的“三双支撑、四阶递进”会计事务专业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破解了中职会计事务专业教学内容实时对接岗位工作内容难、职业素养培养对接岗位真实情境难、岗位实习专业对口难等难题,逐步形成产教融合背景下校校、校企、师生多方共赢的格局,为中职会计事务专业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黄凤金(广州市第六中学地理学科科组长) 黄凤金躬耕教坛20余年,重视户外课堂,倡导知行结合。她开发“学在野外”高中地理实践力课程群,融入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社团课程、竞赛课程、科创课程等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中。她常带领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在考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在她指导下,学生的学科竞赛成绩和高考成绩硕果累累。 梁淑颖(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附属流花小学教师) 梁淑颖在西关出生、求学,长大后也在荔湾实现了教师梦。不觉间,她已成为“孩子王”23载。她曾任教过一至六年级,培育学生数千。她不仅注重自己数学教学能力的提升,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借助跨学科融合在孩子心中埋下养成好习惯的“种子”。历年教学成绩名列年级前列,获得省市区级奖项数十个,但最让她有成就感的仍是学生们那雀跃的一句“我懂了”。 李霖(广州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 李霖深知基层干部和党员骨干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她12年如一日,致力于广州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事业。作为“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的领军人物,李霖不仅精心策划和组织了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还构建了一支专业且富有激情的教师团队,并开发了一系列丰富的教学资源。她创新性地提出了“双螺旋”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的持续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李霖坚持每月亲自带队深入农村,与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并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案。李霖的事迹是广州教育界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她的努力和成就,不仅为广州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她的工作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坚守,更是对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生动实践。 徐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徐禹扎根职教事业21年。作为学院中国特色高水平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参与者,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他积极投身“工学商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他与学院团队成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推动与广东省广告集团等单位建立“湾区广告产业学院”“广东轻工顺德珠宝产业学院”;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并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资源库用户总数达192511人,受益面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400余所高校。他是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创建人,联合广东省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等众多文化单位,将红色资源、文创项目引入课堂。通过搭建人文融通、商业融入、科技融合多元课堂,提高学生设计能力,为广东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创新人才。 邓国富(广州市增城区正果中学教师) 邓国富扎根正果山区教育,辗转正果各中小学任教任职,至今已有39年。作为班主任,他严爱相济,曾孤身翻山越岭劝回多名辍学孩子,并鼓励他们考上高中、大学,走上更好的人生路;作为教师,他潜心钻研,任毕业班教学30年,成绩优异;作为教导主任,19年来致力于教学改革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共进课堂,培养40余名骨干教师;作为校长,他组织清拆校舍,发动捐资办学,建成正果镇第一所花园式学校——麻冚小学。 曾威(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党委书记) 曾威带领师生多次前往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油岭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共建“技能小院”,通过现场教学、赠送书籍、技能帮扶等多种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油岭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023年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他带领团队斩获7金2优胜,在2024年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预选赛中带领制冷与空调、CAD机械设计等5个项目的选手夺得第47届世赛入场券。 陈道宇(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副校长) 陈道宇扎根雪域高原,克服高原反应和诸多身体不适,在援藏工作中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创新举措推动广州教育援藏取得阶段性成效。进藏以来,他跟进“十四五”规划内资金800万元落地波密建设两所村级幼儿园;对接广州援助波密教育物资、资金达776万元;对接17批共141位教育专家到波密送教,金额、人数均为全省之最。他创建“穗波同行教研大讲堂”教育品牌,率先推进“集团包校”帮扶模式;组建林芝市第一批县级特约教研员队伍,走在自治区前列;组织波密县首批“石榴籽一家亲穗波同行新时代”主题夏、冬令营活动,推动“利世红苗奖学”落地波密,奖励波密学子。波密县地质灾害频发,他冒着落石、泥石流、雪崩等风险,走遍波密的10个乡镇开展教学视导、调研、听评课,指导各校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波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索芳蓉(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教师) 2016年,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教师索芳蓉从听障班转到任教智障班,面对情绪不稳定、行为难以控制甚至会攻击老师的一年级重度智障学生,她积极克服教学上的困难,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常规,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面对各种类型的身心障碍学生,索老师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用心去浇灌和呵护。在日常生活中,她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她还关心生病的学生,发动同事亲友一起参与众筹,为他们筹集医疗费用。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周秀翠(广州市黄埔区香雪山幼儿园园长) 周秀翠从教32年,筹办多个园所,办园效益突出,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她推行混龄教育模式,推动课程变革;她还重视绘本对儿童的重要作用,联动广佛地区6个园所开展“基于绘本生活化课程”,形成一套具有推广价值的课程模式和资源体系,为广东学前教育改革锻造了“黄埔样本”。她关爱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让“来自星星的孩子”偏离的人生轨迹回到正轨。她关注教育行业和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参与提案,履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