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22—2035年)》出炉
划分三大战略区,美丽广州这样建

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佘铄嘉 通讯员 穗环宣) 近日,《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22—2035年)》(下称《规划》)正式出炉,这是引导广州市进一步优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其中提出,到2035年,广州环境空气质量比肩国际大都市,“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基本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州全面建成。

据了解,广州市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东省省会,率先垂范、创新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历史性突破,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全面达标,劣Ⅴ类水体断面全部清零。

本次《规划》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衔接,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外极重要极脆弱区域,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89.37平方千米。同时,提出实施环境战略分区调控,根据自然条件基础、环境功能特征、环境保护战略对策的区域差异,将广州市域划分为三大战略区,分别是北部山水生态环境功能维护区、中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区、南部滨海生态保育调节区。

分区调控

北部山水生态环境功能维护区

主要包括从化区、增城区、花都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北地区,黄埔区龙湖街道、九佛街道、新龙镇。根据自然地域差异和环境保护战略差别,北部山水生态环境功能维护区分为流溪河流域水源涵养亚区、增江流域水源涵养亚区、白坭河水质提升亚区。

北部山水生态环境功能维护区实施保护为主、科学开发的调控策略,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以及高新技术研发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做优做强生态功能、绿色经济、科创经济。推动东部中心加快聚集现代产业,建设成为穗莞惠联动门户、面向双循环的开放枢纽门户;推动与东莞、惠州、河源等在生态、交通等重大技术设施的合作,推进东江流域共治,建设生态宜居城区。支撑北部增长极、国家知识中心城、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加快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新样板、绿色创新发展新城区建设。

中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区

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四区全域,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除龙湖街道、九佛街道、新龙镇以外地区。该区域要加强“云山珠水”自然生态格局保护,加强海珠湿地保护,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设通山达海的生态空间网络,打造岭南城市特色风貌的吉祥花城。

南部滨海生态保育调节区

包括番禺区和南沙区两区全域。根据自然环境和保护战略的差异,分为珠江口番禺滨海生态保育调节区和珠江口南沙滨海生态保育调节区。该区域实施保育生态、重点开发策略,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疏散,打造生态宜居环境,高品质建设南沙新区。突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高端定位,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特色金融、航运物流、国际贸易等产业,推动电力、热力等工业产业升级。对标国际先进,高标准规划、高水平推进南沙新区保护开发,打造一流生态宜居环境。

规划目标

2025年

环境空间管控格局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安全性、稳定性持续增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国领先。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持续达标,实现河湖“长制久清”,环境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成效初现。

2035年

支撑更高质量发展的环境空间格局构建完善;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全国领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环境空气质量根本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天蓝、地绿、水清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州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