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民艺术中心面向公众正式开放
街坊赞“好靓”“艺术氛围满满”

▲广州人民艺术中心昨日正式开放,不少市民前来看展。

◀市民纷纷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打卡拍照。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看展、打卡、观景、遛娃……昨日,广州人民艺术中心(以下简称“艺术中心”)面向公众正式开放,市民群众在这座新的艺术殿堂与艺术相伴,与艺术家相遇。

打卡观景“出片效果很靓”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艺术中心,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纷纷在大门处打卡拍照。张女士和先生一起从海珠区赶来。“听说艺术中心开放,有新展,又有活动,我们很有兴趣,就第一时间过来看。”两人计划先逛一圈,再细看展览,“这里的环境很舒服,艺术氛围很浓。”

艺术中心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其场馆前身是广州艺术博物院,由著名建筑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主持设计。经过升级改造,广州人民艺术中心焕新出发。

漫步其中,赞叹声不绝于耳,不少市民直呼“好靓”。中庭花园“艺苑”,有游鱼、龙舟花船、亲水舞台,营造岭南意境空间。19个艺术场馆分布有序,设置复式综合艺术馆、专题展厅、多功能厅、创作空间、美育空间、典藏与阅读空间等,可看展可闲坐。

作为大湾区又一重量级的文艺殿堂,艺术中心的颜值很高。多个艺术打卡点散落各处,让人耳目一新。比如,门厅的巨型半圆形玻璃采光天窗如同皓月,圆柱形天井、圆形天井层层叠加,营造开放而连续的空间感,俯拍仰拍都很出片。同时,天井旁的旋转楼梯,可拍出复古电影感;在10号馆旁的户外空间,多个同心圆组成环形步道,与楼梯连接各层,站在这里,仿佛伸手即可触摸天空;在梦幻的“艺想空间”,光线穿过穹顶的圆形孔洞,光影魅力令人赞叹。

廖阿姨和朋友一起在开放首日前来打卡。“馆内艺术氛围满满,出片效果很靓,喜欢!”廖阿姨说,“艺术中心别具特色。我们先来打卡、拍照、看展,之后计划带家人来玩,国庆假期就安排上。”

不少街坊带着娃来打卡。“艺术中心就在家门口,很方便。”住在附近的林阿姨推着婴儿车来到艺术中心,她说,这里环境靓、绿化好,可以带孙子来看鸽子、鱼,还能看展,“让孩子从小爱上这里,接受艺术的熏陶。”记者看到,艺术中心设置了母婴室、迷你游乐场,为孩子打造一个玩乐小天地。

欣赏展览“大饱眼福”“要带孩子来看”

艺术中心内,19个展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涉及美术、书法、摄影、电影、动漫、民间文艺等多种艺术领域,还设有创作画廊、雕塑工坊排练大厅、录音室、装裱室等。参观者可欣赏各种主题展览、观摩各类舞台表演,还有机会与艺术家近距离交流。

艺术中心特别策划推出启用系列大展,为公众献上高品质的艺术盛宴。

刘女士最喜欢的是“念念不忘——广州市文联典藏作品展”。这个展览展出200余位文艺名家的260多件作品,其中包括黎雄才的幽兰、关山月的梅花、林丰俗的木棉、林墉的双鹤等,以及钱君匋、刘开渠、启功、林岫等国内知名文艺家的墨宝手迹。“一次能看这么多大家的作品,大饱眼福。”刘女士说。

艺术中心看点多多,吴女士最喜欢“JC中外动漫艺术馆”,这个展馆将动漫元素巧妙融入空间,“‘老夫子’‘黑猫警长’这些动漫作品带我们回到童年,感觉好亲切,好开心。我要带孩子来看。”

来自天河的市民刘先生说,“‘见面吧’展示粤剧面谱,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粤剧艺术,很有意思。”记者了解到,这期“见面吧”展出粤剧面谱非遗传承人冯汉华为《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舞美卷》绘制的常用面谱中的16幅代表性作品,包括12种面谱, 展示粤剧面谱的丰富性、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