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脉络,也是展现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
数据显示,广州地铁目前运营的“地铁+城际”轨道交通里程近1000公里,每日承载的客运量近900万人次,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除工作和家庭以外的“第三生活空间”。广州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智成表示,推动文化艺术进入轨道交通,将使广大乘客在搭乘轨道交通的过程中读懂广东、读懂广州。
近年,广州地铁创新采用“轨道搭台,专业展演”模式,通过与专业机构、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跨界合作,在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展超百场文化惠民活动,推出一系列文化展览、文艺演出和文创产品,丰富城市公共交通的文化内涵;打造的“湾区轨道文化长廊”,让大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传统艺术、培育公众审美情趣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载体。
全程阅读 “搭地铁品书香”渐成风尚
在三线换乘站番禺广场的站厅,“小而美”的广州图书馆·地铁番禺广场站分馆聚集着一批正在阅读的市民。馆内有藏书1.2万余本,还设置了“读懂广州”主题图书专架,市民可快速了解广州的历史、人文、民俗等。据统计,该分馆投用至今,累计办理读者证6000余个、借还图书20.4万册次,年流通率超240%,日均借阅量在广州图书馆自助图书馆中名列第一,成为热门打卡点。
位于四号线、八号线换乘站的万胜围地铁站图书馆,除馆藏文学、艺术、历史等10多类图书4000余册外,还配有有声读物区。该馆已成为集读书体验、阅读演讲、团队建设、品牌共创等于一体的新型阅读交流空间,为乘客提供别样阅读体验。在广清城际花都站二楼候车厅,“广州图书馆·城际花都站分馆”占地约160平方米,馆藏经管类、文学类、少儿类等图书8000余册,自2020年11月30日投用以来借还图书近3万册。
近年来,秉持“轨道上的书香”理念,广州地铁推出“旅途中的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让乘客在出行中体验阅读乐趣,打造全民阅读新空间。2010年至今,广州地铁连续14年与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开展深度合作,广州地铁获评南国书香节“第二届优秀阅读推广组织”。“搭地铁品书香”,逐渐成为市民搭乘地铁出行的新生活方式。
2022年南国书香节,广州地铁在十八号线磨碟沙站设立分会场并举办“搭地铁·品书香”系列活动,首次在地铁站打造全开放式、公益、共享空间。在2023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开幕前夕,广州地铁率先在杨箕站推出主题展览,在磨碟沙站打造2023南国书香节地铁分会场“地铁读书吧”,展出各类书籍400余本,供市民乘客免费阅读。2024年,广州地铁推出4个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地铁分会场并首次推出云阅读平台,提供成千上万本免费电子书供乘客阅读。
音符跳动 轨道交通空间更具烟火气
2022年1月18日,悠扬的乐声在陈家祠地铁站响起,来自广东民族乐团的五位演奏家用高胡、扬琴、秦琴、椰胡、竹笛五件乐器演奏《平湖秋月》《雨打芭蕉》等乐曲,吸引乘客驻足聆听。这是广东民乐进地铁的首场演出,标志着广州地铁“文化地铁 精彩旅程”主题活动拉开帷幕。
2022年以来,作为广东省首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广州地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作为文明窗口、文化平台、宣传阵地的重要作用,以“文化地铁,精彩旅程”为主题,打造“轨道搭台、专业展演”模式,在轨道交通空间推出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在番禺广场站、磨碟沙站,“拾光音乐厅”正式上线。在这个公益、共享、沉浸式音乐空间,市民乘客可预约现场弹奏钢琴。一台三角钢琴、一部双排键电子琴,搭配若干装饰展板,天河公园地铁站站厅的“音乐角”让音符跳动。
市民的融入,赋予轨道交通空间更多烟火气。
番禺广场站和磨碟沙站的“拾光音乐厅”、天河公园站的“音乐角”,采用“市民演奏、乘客欣赏”的模式,受到往来乘客的欢迎,两年共有3400多名乘客登台演奏。不论是车站内举行的南国书香节快闪舞蹈,还是有轨电车内的诗歌朗诵、小提琴演奏,都让地铁更富有生活气息。
广州地铁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许坤杰说:“广州地铁在传播优秀文化上将持续坚持硬件和软件‘两手抓’,除了在软件方面引入更多文化艺术机构、推出更多文化惠民活动,在硬件方面会将历史文化融入车站设计,打造更多永久性的文化轨道交通主题站。”
广州地铁在打造“湾区轨道文化长廊”创新实践中形成的“轨道搭台,专业展演”模式,不仅为思想文化传播随轨道向大湾区延伸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更为城市如何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如何充分利用城市空间传播优秀思想文化、如何撬动社会专业力量打造文化服务品牌等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据悉,该项目获评中国政研会2024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融入艺术 到“羊角影像馆”品广式生活
近年,广州地铁主动融入“英雄花开英雄城”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举办红色绘画摄影展,开展“搭地铁,游广州”线上直播互动等活动。今年,广州地铁在部分地铁站首设“羊角影像馆”,将地铁站打造成文化艺术空间,以独特的展示方式和便捷的位置选择,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实现文化艺术与公众生活的深度融合,让市民穿梭都市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温度、艺术的魅力。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9月22日至10月31日,广州地铁相继在农讲所站、昌岗站、陈家祠站、文化公园站打造“羊角影像馆”,推出4个不同主题的文化展览。展览展出300余幅摄影、漫画、绘画、书法等作品。这些作品由市民群众和社会团体创作,深度融合岭南文化、红色文化、城市文化,生动讲述广州革命史和城市发展史,再现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变迁和市民生活图景,把地下公共空间变成“城市展厅”,带给市民游客多样化、品质化的文化享受。
自2023年起,广州市委宣传部与广州地铁以“湾区轨道文化长廊”为主阵地,联手打造“读懂广州,从这里出发”——“1+3+N”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沉浸式公益广告空间。“花果山大橘二十四节气+非遗系列”“‘清风侠·护苗’漫画作品展”“《文学里的广州》主题展”等“1+3+N”系列主题宣传如雨后春笋般在广州地铁生长。这些主题展览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外地游客了解广州的一个重要途径。
专题|撰文、图片 成小珍 谌文锋 王贞言 刘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