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全多了”“交通秩序更好了”
为进一步提高道路利用率,解决市民关注的交通问题,广州交警秉承“精细化治理”理念,结合不同路口、路段的交通特性和流量分析,对交通堵点、乱点、隐患点持续开展交通组织微循环、交通设施微改造,打造更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 近期,广州交警重点围绕交叉口慢行系统的完善和整体通行效率的提升,精细研定优化方案,通过调整路口布局、优化车道分配等方式,逐步完善路口非机动车过街通道,减少机非混行,改善通行秩序。 近日,记者走访芳村大道西、金沙洲大桥、广州大道—广园东路口、三元里大道广园西路交叉口等地段发现,现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市民出行体验大幅提升。本版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陈子垤 通讯员 交宣 芳村大道西打造“单侧双向通行”非机动车道 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路况好多了” 芳村大道西(广佛路至双桥路段)是荔湾芳村地区通往珠江大桥的衔接段,西连佛山交界,东接广州主城,是连接广佛通勤的一条交通要道。每天都有数万辆机动车、非机动车经该路段往返珠江大桥。特别是早高峰期间,由于西往东进城方向车流量较大,交通易拥堵,且沿线多个分流汇入口形成了比较多的机非交织冲突点,存在明显的机非混行现象;同时,东往西出城方向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小,但大量电动自行车选择在该出城方向逆行前往珠江大桥,造成严重双向交织冲突问题,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这该如何化解?记者了解到,广州交警近期通过减少一条机动车道,在芳村大道西—广佛路口打造“单侧双向通行”非机动车道,重新调整车道功能。 记者在现场看到,芳村大道西(滘口客运站至双桥路段)东往西出城方向,有了“单侧双向通行”非机动车道,可从滘口客运站直接衔接珠江大桥慢行通道出入口,有效减少交织冲突安全隐患。有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称,改造之后路况好多了,“大家都更自觉(在非机动车道行驶)了,相信可以减少意外。” 广州交警表示,芳村大道西打造“单侧双向通行”非机动车道是针对慢行交通组织优化的一次有效尝试,结合2023年完成的中山八花圈非机动车道环岛微循环改造,一定程度上打通珠江大桥两岸非机动车衔接通道,减少安全隐患。 广州大道—广园东路口系列举措全面优化 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有了等待区,安全多了” 近期,为进一步提升天河区广州大道—广园东路口通行秩序,消除机非混行安全隐患,广州交警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对该路口进行全面优化。通过平整渠化岛、设置非机动车等待区、调整车道功能等措施,有效减少机非混行安全隐患。 改造之后的情形如何呢?近日记者在该路口走访发现,改造后,路口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记者注意到,交警部门在该路口的西北侧和东北侧设置非机动车等待区。平整的地面、清晰的标识,为非机动车驾驶员提供了安全的等待空间。正准备穿过路口的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李先生表示:“有了专门的等待区,安全多了。” 另外,该路口南进口原右转车道转变为非机动车道,左侧增设左转和直行非机动车等待区,右侧直行车道被改造成直右合用车道。一系列变动,使得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界限更加明晰,有效降低相互干扰的风险。 记者注意到,路口中央增设了一条“回”字形非机动车过街通道。即便在高峰期,非机动车也能快速而有序地完成过街动作,无须长时间等候,大大节省了出行时间。该路口还增设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 三元里大道广园西路交叉口完善过街设施改造 有市民赞:“交通秩序更好了” 为进一步优化白云区三元里大道广园西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规范非机动车通行秩序,提高通行效率,消除安全隐患,广州交警近期在该路口范围逐步实施减少一条机动车道改建非机动车道,并完善等待区及信号灯等过街设施改造。 记者近日走访时看到,三元里大道北行方向(卜蜂莲花至云城都荟段)多了一条非机动车道,有了机非隔离护栏、等待区、非机动车信号灯,在机非交织处还设置黄方格借道区。在三元里大道北行方向(云城都荟以南),压缩机动车道宽度,设置宽约1.5米的非机动车通道;三元里大道南方向,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在最右侧增设宽约1米的通道。 记者在现场观察十多分钟,大部分电动自行车都自觉地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此前,这里没有非机动车道,很多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道穿梭,很危险,“现在有了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信号灯,交通秩序更好了。” 金沙洲大桥设非机动车专属过桥通道 金沙洲居民:“再也不用和机动车混道上桥了” 随着非机动车出行需求的增加,金沙洲大桥过江通道缺乏针对非机动车的适应性配套,导致大量非机动车过江需通过金沙洲大桥旧桥(东往西出城方向)两侧的梯道与行人混合通行,且这4座梯道均存在坡度大、宽度窄等问题,非机动车通行不便,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此,广州交警采取系列举措,取得一定成效。 为解决非机动车过桥难题,广州市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攻坚专班,最终形成了在金沙洲大桥设计建设一条非机动车专用通道的方案。今年9月,非机动车专用通道按期完成。 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金沙洲大桥东往西方向最右侧一条机动车道调整为非机动车专用通道,宽度约3米,设置了机非隔离护栏。电动自行车从市区到金沙洲,都是从东岸的松南路一坡道上桥,经金沙洲大桥非机动车专用通道,从金沙洲路路口不远处一坡道下来。 多名电动自行车驾驶员都为这一改造点赞。金沙洲居民袁女士表示,她每天都要驾驶电动自行车到广州市区上班,以前每次经过金沙洲大桥都担心,“现在好了,有了这条专用道,再也不用和机动车混道上桥了。” 据悉,金沙洲大桥非机动车引桥建成以来,非机动车通行便利性显著提升,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广州交警: 今年实施“双微改造”点位18个 各改造节点通行效率平均提升近10% 记者从广州交警了解到,今年,广州交警已实施“双微改造”点位18个,解决各类交通问题90余处。经第三方机构评估,各改造节点交通规范有序,通行效率平均提升近10%。 接下来,广州交警将持续深化推进交通“双微改造”,助力广州激发“老城市,新活力”,打造更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