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邹甜) 近日,记者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下称“市执委会”)获悉,在3月31日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由广州市负责的23个场馆改造项目实体完工。其中,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等20个场馆已完成竣工验收,省人民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场分别按计划4月30日、6月30日完成竣工验收。
刚刚完成环场跑道改造的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将于5月10日至11日举行焕新升级后的首场赛事——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这是世界田联接力项目最高级别的单项赛事,也是该项赛事首次落户中国,届时预计将有1000名世界顶尖短跑高手齐聚花城,上演巅峰对决。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总共30个场馆,广州市负责23个(其中包含4个省属市建),其他7个为省属省建。去年12月底,全省率先组织第一批次6个场馆竣工,包括广州体育馆、越秀山体育场、广东体育馆、飞碟训练中心、市工人体育场、天河体育中心田径副场6个场馆。截至3月31日,除1个临时场馆赛前搭建外,其余场馆全部实体完工。
今年1月,市执委会对未完工场馆建立“一场馆一协调群”,制定计划,组织各参建单位“一馆一策”梳理剩余工程,以3月底为截止时间倒排工期。在3月攻坚期,市执委会场馆建设部派驻人员扎根场馆一线督办协调,及时赶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和体育馆、大学城体育场等多个场馆体育工艺和收尾工程工期,为按期验收移交打下扎实基础。
为了加快解决省人民体育场改造项目供水、供电工程施工和验收问题,以及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改造项目消防问题,市执委会场馆建设部多次召开会议、多方协调办理,有效提升决策效率,节省施工工期。为了加速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等多个场馆的体育工艺设施排产,市执委会分管领导协调推动,安排专人驻厂监造,督促厂家开足马力优先排产、发货、安装,追赶工期进度。
重点场馆
天河体育中心:
市民对橡胶跑道充满期待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作为跑友心目中的“跑者圣地”,每年约有1000万人次在体育场外场的环场路跑步。本次改造体育场外环跑道按国际田联认证的跑道标准升级,打造1000米的室外环形跑道。该跑道以“绿色低碳、湾区活力”为核心设计理念,内圈采用绿色预制型橡胶跑道,外圈为蓝色沥青健身步道,与环场路的绿化植被以及体育场的台阶与柱廊形成层次分明的立体空间,达到鲜明和谐的视觉效果。
据介绍,跑道设计深度融合生态理念,采用环保材料与多层工艺,厚度达13毫米,面层采用优质耐磨的天然橡胶为主材,底层采用优质橡胶弹性材料,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优于欧盟标准。跑道具有高回弹、抗冲击、防滑性、耐候性(8~10年寿命)等性能优势,为跑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运动体验。4月2日晚,记者来到天体环场路,发现绿色预制型橡胶跑道目前仍处于未开放状态,市民自觉在塑胶跑道外的蓝色沥青跑道上锻炼,不少市民表示,对塑胶跑道充满期待。
大学城体育中心:
连接自然山水打造生态体育公园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始建于2006年3月,是一座圆形穹顶、合金内架、外饰贝壳光泽进口拉膜的现代化体育场。造型犹如鼓满朝气的风帆,极具摩登感,成为大学城最为绚丽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曾举办东京奥运会橄榄球项目亚洲区女子资格赛、足球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第16届广州亚运会足球和橄榄球比赛等重大体育赛事。
此次升级改造融合体育和生态,共享赛事和休闲,塑造全民运动生活新体验。改造内容包含室内装修改造、室外工程、智慧场馆、机电工程、无障碍工程等。
改造后的体育场进一步提升硬件条件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满足国际赛事标准的智慧型体育更新项目,不仅包括基础设施的升级,如场地硬件,体育工艺,园林景观等,还包括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设施,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为观众和运动员创造更好的比赛和观赛体验。服务保障能力方面,包括安全检查、医疗急救等,确保在大型赛事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响应各种需求,所有改造和升级工作都符合全运会体育赛事的标准,使体育场能够承办各种国际级别的赛事。
建筑空间和室外园林的设计提升,营造一个具有岭南风韵的绿色低碳现代化体育场所及既体现岭南地区美学又符合绿色低碳理念的现代化体育场所。设计不仅注重功能性和舒适性,还兼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室内外空间设计将融入岭南园林的设计元素,创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改造以体育场为基底,结合大学城中心湖公园和周边自然山体,形成一个既开放又共享的生态体育公园。通过景观绿化和道路提升,巧妙地引入周围的山脉和水系,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健康和可持续的休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