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护学岗”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日前,深圳多名家长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建议,取消学生家长义工站岗或改为有偿站岗,杭州也有家长在“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上对“护学岗”是否自愿参加提出疑问。在广州,记者对部分家长和学校进行采访,了解到尽管存在不同声音,但各方都在积极探索,努力寻求“家校共育,守护学生”的最佳路径。
信息时报记者 温倩茵
网友说
近年来,家长“护学岗”问题在全国各地引起不少议论。这一制度的初衷是保障学生安全,但在执行过程中,却逐渐成为家校矛盾的导火索。然而,它所反映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家校矛盾,更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教育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一个缩影。对此,网友纷纷发表各自看法。
反对方
网友@境净静礼敬天下 :“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专业安保体系,做到专业、专人、专管。对校园周边的违法行为必须零容忍。”
支持方
网友@Cocolcy :“我觉得护学岗还是有必要执行的。实行的是轮班制,又不是天天值班,一学期最多也就一两天。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才会了解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也会更加提醒自己不要犯错。”
网友@风轻云也淡2018 :“家长护学岗是义务性质的,没有报酬。如果为护学岗聘请专业人员,又会增加开支,最终这些开支还是会转嫁到学生家长身上。”
家长说
在广州,部分学校并未设置家长“护学岗”,一些学校则已取消该制度,也有学校保留家长“护学岗”,但具体的执行制度各有不同。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家长和老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反对方
专业事应由专人做学校路段重在规划
孩子正在上幼儿园的家长吴女士告诉记者,幼儿园每隔几周就会安排家长值一周的“护学岗”,每次大约半小时。然而,由于孩子在幼儿园的放学时间与家长工作时间存在冲突,报名“护学岗”的家长大多是爷爷奶奶辈的人,很少见到爸爸妈妈的身影。吴小姐认为,这种形式可能大于实际效果,“每个岗有七八个家长和保安人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防范伤害起到些作用,但效果有限。”
天河区家长利女士认为,“专业的事情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家长参与‘护学岗’,如果缺乏专业的安保知识和技能,可能不仅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反而会带来一些问题。”她建议,学校附近的路段应进行合理规划,尽量减少出行的危险因素。同时,护学岗的工作最好交给学校聘请的专业保安人员来做。特别是对于在主干道上的学校来说,在上下学时段,可以通过交警辅助执法来加强安全保障。利女士还提到,“护学岗”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家长的工作时间,很多家长因为不想得罪学校或家委会,只能勉强参与。
支持方
家长应克服困难参加,也可培养孩子责任心
广东好人、南沙区大岗镇巾帼志愿者促进会会长彭慧扎根基层30年,一直是群众身边的“暖心人”和文明交通的“播种机”。她培育出“马路天使”志愿队,走上街头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文明出行。作为家长,在两个孩子就读南沙区大岗小学的十余年里,她经常参加“护学岗”值勤,还在家长会、家委会开会时协助老师说明值勤的意义和做法,提供交通安全宣传志愿服务。
彭慧介绍,大岗小学的“护学岗” 实行班级轮值制度,每周由一个班级负责,家长自愿报名参与。值勤时,学校会为家长提供马甲、帽子、哨子等装备,并在校门口、路口设置出入指引,确保交通畅通与安全。遇到校运会等大型活动,学校还会组织志愿者在校门口及交通繁忙点进行交通疏导。彭慧还观察到,邻近的一些学校则会在开学、考试期间进行阶段性的值勤。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到校园或其他单位进行交通安全宣讲,无论大人小孩,在接受培训后,都应在实践中深化印象。” 在“护学岗”值勤期间,彭慧留意到一些不良现象:部分家长骑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接送孩子时,自己和孩子都不戴头盔,甚至存在冲红灯的情况,这些行为无疑给孩子树立了反面教材。她倡议家长参与 “护学岗” 和交通安全志愿者活动,成为文明交通的参与者,这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还能为他人的出行提供便利。她还提出,家长可以从力所能及的出行方式做起,逐步改善社会风气。此外,她认为高年段的五六年级孩子也可加入其中,将校园里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付诸实践。
彭慧认为,设置家长 “护学岗” 是利大于弊的。她指出:“虽然可能会占用家长一些时间,但确实很忙的家长也不用勉强参与。而从积极方面来看,这个岗位服务的是彼此的孩子和共同的居住环境,因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们应尽量克服困难,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影响孩子,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共同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
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六年6班陈同学的父母就很支持这项工作,每学期都会主动报名上岗。陈爸爸表示,参与学校组织的 “大拇指交通安全志愿者活动”,维持交通秩序、指挥车辆避让,能让孩子们上下学有序进出,尤其在下雨天,还能避免孩子们因拥挤扎堆而发生安全事故。每次上岗大约半小时,须在上下学时间提前五分钟到岗。目前,班上家长报名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老师在学期末还会给这些家长颁发 “最美家长” 小奖状。陈爸爸认为,这不仅能给孩子树立榜样,还很有意义。
教师说
家长如不情愿,老师也会尴尬
越秀区某小学的班主任陈老师向记者介绍,该校并未设立家长“护学岗”,而是安排保安及志愿者负责维持学生上下学期间的秩序。陈老师透露,学校取消家长“护学岗”已有约十年,当初此举旨在避免给家长增添负担,毕竟也有家长提出不愿参与。自从家长“护学岗”取消后,每到上学时段,越秀区志愿者便会在校门口协助维持秩序;而在放学时段,则由老师带队护送学生离校,同时还有值班行政人员与值班老师共同参与管理。由于放学队伍在校园内部即行解散,因此不会涉及交通方面的问题。老师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纪律,而保安则专注于维护家长的秩序,学校对老师仅要求准时到岗、穿着马甲并认真履责。
陈老师还表示,取消家长“护学岗”后,老师需要更尽职地承担值班任务,但却减少因该事项与家长沟通的诸多不便。毕竟过去部分家长参与护学岗时并非心甘情愿,导致双方互动略显尴尬。而且,一旦出现家长无人报名、抱怨甚至投诉的情况,也会给学校管理带来额外的麻烦。
学校班级不会强制家长值勤
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康洪萍老师介绍,该校的家长“护学岗”由学校德育处统一安排日期,再由各班校级家委在家长群发起倡议,家长可直接在群内自愿报名。每天值班时间为早上到校和下午放学两个时段,家长任选其一即可。如果家长没空,可不参加;有空的家长则可多选几个日期。通常每学期每个班有4天的值班日期,每天上午需要2名家长,下午因高低年级学生放学时间不同,需要2~4名家长。按普通标准算,每学期每个班有20多个岗位,家长可自行选择,一次或多次均可。康老师还提到,学校和班级不会强制要求家长每学年或每学期参加一次以上的家长“护学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