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4: 特别报道
  • 这些青年好人用热血浇灌文明之花

    要登绝顶莫辞劳,在决胜“十四五”,谋篇“十五五”之际,无数青年好人以赤子之心诠释文明内涵,用实际行动建功新时代。他们或扎根乡村农业,盘活乡村资源创新技术创造效益;或投身公益事业,用爱心传递温暖与希望;或立足本职岗位,以匠心书写敬业篇章……他们以平凡之躯汇聚向善能量,用青春热血浇灌文明之花,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精神文明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是新征程上最亮丽的青春风景。 A04~A05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温倩茵 通讯员 穗文明 A04~A05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民代言 “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期盼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新农人’团队,一起在田间地头逐梦,走专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资源共享之路。”——沈燕芬 沈燕芬 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 广州好人,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沈燕芬是一名“90后”。5年前,她辞去在深圳写字楼的工作,回到家乡增城农村接班。在滋养她成长的田间地头,她从操作拖拉机、收割机等各种农机开始,跟着农户学、拼命练,短短一年时间便成为操作农机的一把好手。与此同时,她把在城市工作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和自己钻研的农业生产新理念注入合作社,短短几年里便从“城市白领”成长为“土专家”,从“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如今的沈燕芬已是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 一开始跟父亲跑业务,沈燕芬发现农机服务行业里的老一辈人大多是“单打独斗”,规模受限,发展也受限,田地闲置的问题也亟须解决。2021年,她促成自家合作社和其他几家农机合作社联合,组建广州首家农机联合社,帮助传统农机合作社转型升级。据悉,由于过往缺乏统一有效管理,无序的种植导致土壤肥力流失,部分低洼低产田长期荒废。为此,沈燕芬带领团队调动各种大型农机具进村,实行规模土地综合整治和复耕举措,并通过科学有效的农业机械作业模式和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实现全程机械化规模种植水稻,改良土地质量,带动4个村庄的村民年度增收超120万元。 丝苗米是增城农业现代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更好地推动增城丝苗米产业化发展,沈燕芬作为牵头方之一组建成立增城丝苗米产业联盟,并创立“遇稻里”增城丝苗米自产自销本土特色品牌。在“互联网+农业”的趋势下,沈燕芬还积极探索“短视频+农耕”打造品牌IP的发展方向。此外,沈燕芬还自主开发“增城农特产馆”小程序,入驻京东、视频号小店、抖音店铺等线上平台,开拓线上销售渠道。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沈燕芬深入调研、认真履职,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农民的声音,积极为乡亲、“新农人”等群体发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沈燕芬关注“新农人”职业保障、成长激励措施等问题,希望更多“新农人”回得来,更留得住。今年初,沈燕芬凭“坚持不懈,为民代言,为全省100余万农村低保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扫除阻碍”入选全省人大代表十大履职优秀案例。 坚守17载 志愿服务传温暖 “我将持续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创新和发展,带领志愿者以新颖活泼、生动多样的方式服务社区、温暖群众。” ——梁修飞 梁修飞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 广州好人,获“广东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投身志愿服务行列17年,从青涩少年成长为领航者,梁修飞用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传递温暖与正能量。为聚焦志愿服务发展事业,梁修飞以“党建+团建+志愿服务”的模式,发起“微笑导诊”等项目,并组建多支志愿服务队开展义诊等活动。 提到印象最深刻的志愿服务故事,梁修飞表示,在一次“结对子”帮扶中,他认识了年过七旬却仍在坚持种菜卖菜、照顾残障女儿的龙婆婆。其间,梁修飞通过互联网帮助龙婆婆销售农产品贴补家用,让他意外的是,在长期的志愿活动中,龙婆婆也对志愿者的工作心生向往。在征求家人和志愿者队伍的意见后,龙婆婆也顺利地成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志愿康园探访、独居困难长者照护等活动。 多年的志愿服务经验让梁修飞深刻地感受到,志愿服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精准化、专业化是必由之路。他带领团队积极探索“社工+志愿者+N”模式,致力于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创新项目模式以及拓展服务渠道。结合中小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及自身发展需求,近日,梁修飞带领团队策划开展“志愿一夏”“新年第一愿”等丰富多样的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青年是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先锋力量。梁修飞先后组织超1300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广州市清明祭扫、重阳登高等传统节日安全保障工作;联动广州市内22所学校,4600多名青年志愿者先后参与第135届广交会志愿服务、广州市“科普惠民”科技志愿服务,让青年在自己熟悉擅长的领域发挥价值。与此同时,梁修飞还十分重视志愿者培训,他带领团队开展“手拉手公益学院”,广泛链接各种专业导师力量,为志愿服务管理者、志愿者骨干提供组织、协调和管理方面的培训课程,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组织和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 荣获“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敬老爱老模范人物”“广东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的梁修飞,面对这些荣誉时始终保持谦逊,并将其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动力。他表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以广州市开展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契机,带领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项目,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与社会责任感。 “毫厘”必争 用焊枪书写匠心 “希望基层岗位劳动者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素质,为创新提供知识储备。”——许安 许安 丰田纺织(广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系长 广州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焊接车间里,许安正俯身指导两名学徒。面罩要握紧、身体下蹲5厘米、焊枪低2厘米……许安把凝结着18年经验的动作要领,如同武林秘籍般细致地传授给学徒。当弧光闪烁间,一道细密齐整的鱼鳞纹焊缝完美呈现,从普通焊工到全球技能大赛冠军,许安用焊枪书写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传奇。 “焊接就像在钢板上绣花,只不过我们的绣花针是1600度的电弧。”许安这样形容他的工作。18年前的那个夏天,初进焊接车间的许安受到岭南闷热的天气与焊接作业的炙热高温的双重考验。为了练就“稳准快”的基本功,他总是拿着焊枪在纸上练习“素描法”,直到白纸布满规整的焦痕。“手抖0.1毫米,焊缝就可能偏差1毫米。我们追求的是0.002毫米的误差控制——相当于头发丝的1/40。” 这种极致追求在2015年迎来检验。在集团全球焊接大赛现场,许安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日本当地的380V电压标准远超国内的220V,预设参数全部失效。面对来自15国顶尖选手的压力,他冷静思考,果断推翻原有方案,并凭借多年积累的应急能力,仅用18分钟完成35分钟的赛程,焊件经工业显微镜检测,各项参数完美达标,成为首个获得该项目金牌的中国代表。 据悉,许安团队多年来研发的“多功能换电极工具”,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70万元,并被推广到集团全球工厂;“无动力投料装置”使生产线节拍缩短30%、“靠背骨架自动放转装置”降低工人劳动强度50%……许安带领团队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超800万元,硕果累累。 2023年,许安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携企业一起成立志愿者协会,帮助青年技工深造,并连续8年担任企业焊接技能大赛评委,义务开展焊接公益培训42场,惠及产业工人2000余人。如今,他创建的“师徒制+项目制”培养模式,通过268课时理论授课、156次实操训练,培养出百余名焊接技术骨干,其中数人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班组长称号。 在最近的“劳模/工匠大讲堂”主题讲座上,许安与学员分享《用创新驱动岗位成才》方法论,他以亲身成长经历结合企业生产实践,从问题导向、基于实践、勇于突破、团队协作等方面启发新时代产业工人“技能成才”的发展路径。 赤诚热爱 精细办案更有人情味 “社会发展很快,犯罪手法层出不穷,新的犯罪手段必然会面临新的法律适用问题。想高效解决这些问题,检察官必须与时俱进。”——张瑜 张瑜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与经济犯罪检察部副主任 广东好人,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在张瑜任职检察官的13年期间里,她坚守法治信仰,忠诚依法履职,办理案件800余件,均定性准确、适用法律得当,没有出现一宗无罪案和冤假错案。 从高校毕业到进入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实务与理论的碰撞会带来很多挑战,但13年前的张瑜认为,自己对刑法理论条文了如指掌,对案件如何适用法条驾轻就熟,因此陷入机械办案的误区,成为一名“没有情感的司法工作人员”。直到一起诈骗案开庭结束,她离开时发现一名中年男子蹲在法庭门口的墙边哭泣,这一幕给予她很大触动。“庭审结束,一切尘埃落定。但刚刚在庭上默默地坐在旁听席的被告人父亲,最后独自在冷风中默默哭泣,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判决对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自此,张瑜开始认真思考,检察官除了打击犯罪以外还能做点什么,案件会给背后的家庭、社会带来什么。办案中,张瑜经常会以“如我在诉”的情感设身处地从当事人角度着想,注重法理情相融合,将温情融入办案。在办理两名年轻女工盗窃电缆案时,她发现两人系留守儿童初犯且真诚悔罪。她突破常规,在嫌疑人未提诉求的情况下主动开展调解,综合考量社会危害性及教育挽救可能,最终检察机关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该案彰显出司法人文关怀,通过个案传递法治温度,体现检察官立足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统一的责任担当,以及“治病救人”的司法理念。 2016年底至2017年,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的“820”特大跨国电信诈骗专案移送花都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张瑜认真翻看和研判所有卷宗材料,最终通过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发现了一个细节,“一名非核心角色的犯罪嫌疑人称,他也是被骗过去的。他说自己曾经打电话告诉一个被害人‘我是骗子,不要信,不要转钱’。”循着这点线索,张瑜和同事决定前往这个电话的归属地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查证,几经波折最终获得被害人的证词。当张瑜将这份来之不易的证词摆在那名犯罪嫌疑人面前时,对方才彻底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有了这个小切口,张瑜成功梳理出一条涉案金额达980万元的案件线索,追诉漏罪38宗,犯罪数额由20余万元增加到100余万元。庭审中,29名被告人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平日里,张瑜总会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学习,一本密密麻麻近10万字的笔记本和一本错题本里记录了她收集、整理的各类资料以及学习思考。2020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国十佳公诉人”称号,创下该项竞赛广东检察机关历史最好成绩。 自强不息 在创业+公益中拥抱理想 “希望在复旦大学的学习经历,能让我完成从‘好人’到‘好人+企业家’的蜕变,努力向身边的朋友传递正能量。”——石城川 石城川 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广州好人,广东省自强模范 出生在四川乐山偏远的大山深处的石城川,11岁时因为一场大病导致双耳失聪。在家人、老师和朋友的陪伴与鼓励下,凭着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他不仅没有自暴自弃,更努力克服学习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2011年高考以超过重本线41分的成绩被广州暨南大学数学系录取。创业5年后,他于2021年考入复旦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 本科时的石城川对人工智能技术就特别感兴趣,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些技术非常适合用来帮助听障人士沟通。为此,他选修了大量的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毕业后,石城川被一家跨国企业录用为软件开发工程师,不仅参与公司多套软件系统的开发,还为公司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入职仅半年就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 2015年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实现读大学时就产生的为听障人士设计专用智能眼镜的想法,石城川决定辞职创业,用语音技术帮助听障人士沟通。2016年7月,音书科技正式注册成立,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听障人士的沟通现状。 音书科技成立后,石城川带领小伙伴废寝忘食地进行技术攻关,经常到晚上十一二点才下班。产品研发期间,石城川作为主要发明人成功申请《实时显示的增强显示智能眼镜》《用于语音识别和手语识别的智能眼镜》等10多项专利,以及《集成型多语言实时语音识别系统》《音书语音训练软件系统》等5项软件著作权。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音书科技逐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无障碍沟通系统。在音书App的基础上推出智能手表、音书手翻小程序等无障碍软硬件产品。同时,音书科技通过“AI翻译+手语翻译”等方式为学校、政务服务中心、医院、银行等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无障碍沟通解决方案。“去年底上线的音书手翻小程序,可以帮助全国的聋人朋友呼叫远程手语翻译志愿者,免费为他们提供远程手语翻译服务。”石城川热情地介绍。目前,音书科技App成为100多万听障朋友与外界对话的纽带,音书的各项成果也获得社会的认可。 自2018年担任广东省聋人协会监事长、2020年12月担任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教育基金会理事以来,石城川积极参与协会和基金会的各项工作,其中“闪光奖学金”项目累计资助全国范围内的残障学子212人次。

  • A1: 头版
  • A2: 五一小长假
  • A3: 聚焦广交会
  • A4: 特别报道
  • A6: 天天向上
  • A7: 老友记
  • A8: 老友记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