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和“虚毒瘀”有关
中医治疗痛风遵循“标本兼治”原则,患者应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漫 通讯员 陈佳佳) 痛风不仅会带来剧烈的疼痛,还可能导致关节损伤及肾脏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引发的炎症性疾病,中医则将其归于“痹证”“历节”“白虎历节”等范畴。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黄闰月教授表示,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虚、毒、瘀”密切相关,应把握治疗时机,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正气亏虚是发病根本原因

在中医理论中,正气亏虚是痛风发病的根本原因。正气是人体抵御外邪、维持阴阳平衡的关键。然而,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正气往往难以充盈,导致脏腑失调、气血失常,此时若有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关节痹阻,便会引发痛风。

毒热是痛风发作重要条件

毒热是痛风发作的重要条件。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有关,这些“邪气”侵袭人体,郁久化热,形成毒热,痹阻关节,导致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同时,饮食因素也不容忽视,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也会导致湿热内生,蕴结成毒,加重病情。

血瘀是痛风发病病机关键

血瘀则是痛风发病的病机关键。痛风病程中,“瘀”起到“关键”作用。由于脾肾亏虚、湿热毒邪,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便会形成瘀血。瘀血不仅会加重气血运行障碍,还会进一步加剧疼痛和炎症反应。

痛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养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黄闰月表示,中医治疗痛风遵循“标本兼治”原则。在急性发作期,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控制病情。常用药物如苍术、黄柏、川牛膝、土茯苓、泽泻、泽兰等,并可随证加减金银花、升麻、玄参、姜黄、桃仁、红花等。在缓解期和间歇期,则应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兼顾健脾补肾,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常用药物如茯苓、白术、肉苁蓉、菟丝子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应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老火汤等;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强体质;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