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6: 老友记
  • 痛风发作?和“虚毒瘀”有关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漫 通讯员 陈佳佳) 痛风不仅会带来剧烈的疼痛,还可能导致关节损伤及肾脏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引发的炎症性疾病,中医则将其归于“痹证”“历节”“白虎历节”等范畴。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黄闰月教授表示,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虚、毒、瘀”密切相关,应把握治疗时机,标本兼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正气亏虚是发病根本原因 在中医理论中,正气亏虚是痛风发病的根本原因。正气是人体抵御外邪、维持阴阳平衡的关键。然而,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正气往往难以充盈,导致脏腑失调、气血失常,此时若有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关节痹阻,便会引发痛风。 毒热是痛风发作重要条件 毒热是痛风发作的重要条件。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有关,这些“邪气”侵袭人体,郁久化热,形成毒热,痹阻关节,导致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同时,饮食因素也不容忽视,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也会导致湿热内生,蕴结成毒,加重病情。 血瘀是痛风发病病机关键 血瘀则是痛风发病的病机关键。痛风病程中,“瘀”起到“关键”作用。由于脾肾亏虚、湿热毒邪,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便会形成瘀血。瘀血不仅会加重气血运行障碍,还会进一步加剧疼痛和炎症反应。 痛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养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黄闰月表示,中医治疗痛风遵循“标本兼治”原则。在急性发作期,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控制病情。常用药物如苍术、黄柏、川牛膝、土茯苓、泽泻、泽兰等,并可随证加减金银花、升麻、玄参、姜黄、桃仁、红花等。在缓解期和间歇期,则应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兼顾健脾补肾,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常用药物如茯苓、白术、肉苁蓉、菟丝子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应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老火汤等;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强体质;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

  • 大叔因重症破伤风被收入EICU治疗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漫 通讯员 黄睿 马和硕 帕丽莎·阿里木) 被钉子刺了一下,今年50岁的杨叔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EICU接受了长达47天的治疗。 左脚被刺伤一周后出现不适 杨叔在工地干活时,被一枚不起眼的钉子刺伤了左脚,当时他没有放在心上。一周后的某天,他在吃早餐时突然发现嘴巴开合不如以前灵活。随后,他逐渐出现吞咽困难、脖子和双下肢关节僵硬屈曲不能、腹壁肌肉紧绷如铁板等症状。 杨叔的家人将其送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急诊科就诊。首诊医生帕丽莎·阿里木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后很快便锁定病因——破伤风。随后,院方将杨叔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二区进行进一步诊治。 确诊重症破伤风病情危重 “患者入院时张口受限,颈项及四肢关节处于强直状态,腹壁肌肉持续痉挛呈板状腹,出现额头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病情极其危重,属于重症破伤风。患者每一次痉挛发作都可能导致呼吸暂停和缺氧,随时有生命危险!”EICU二区区长郑光辉副教授回忆,“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没有现代医疗干预的情况下,该病死亡率接近100%。” 急诊科医疗团队高度重视杨叔的病情,立即启动危重症救治流程。治疗的第一步是从源头阻止感染,郑光辉对杨叔的左脚进行彻底清创,抗感染的同时用5种药物精准缓解肌肉痉挛,助其度过急性期。同时,团队及时为杨叔注射破伤风单抗与免疫球蛋白拦截毒素,并通过经支气管镜下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保护肺部通气。 自主呼吸功能恢复顺利出院 按照常规诊疗指南,重型破伤风患者通常需要在早期进行气管切开术,以建立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但气管切开术会带来一系列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如生理屏障破坏、手术相关出血、感染、气管狭窄、吞咽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经过团队全面评估,医疗组在急诊科主任余涛的带领下做出决定:尝试在不进行气管切开的情况下救治患者。 经过EICU全体医护人员40个日夜的精心治疗和守护,杨叔最终好转,肌肉痉挛从频繁发作到完全控制,颈部及双下肢亦可自由活动,自主呼吸功能恢复良好。经过后续的序贯康复,杨叔顺利出院。 健康知多D 破伤风预防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规范接种疫苗 1.婴幼儿应按照免疫程序完成3剂次百白破疫苗接种; 2.成年人每10年应加强接种一剂破伤风疫苗; 3.高风险人群(如户外工作者、农民、建筑工地施工者等)应定期检测抗体水平。 伤口正确处理 1.任何伤口都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水彻底冲洗; 2.用碘伏或酒精消毒; 3.高风险伤口应予专业处理:对于被泥土、粪便污染的伤口,穿刺伤、烧伤、挤压伤伤口,动物咬伤和人咬伤伤口,深而窄的伤口等,应立即就医。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广州新闻
  • A4: 老友记
  • A6: 老友记
  • A7: 综合新闻
  • A8: 要闻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