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漫 通讯员 黄睿 马和硕 帕丽莎·阿里木) 被钉子刺了一下,今年50岁的杨叔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EICU接受了长达47天的治疗。
左脚被刺伤一周后出现不适
杨叔在工地干活时,被一枚不起眼的钉子刺伤了左脚,当时他没有放在心上。一周后的某天,他在吃早餐时突然发现嘴巴开合不如以前灵活。随后,他逐渐出现吞咽困难、脖子和双下肢关节僵硬屈曲不能、腹壁肌肉紧绷如铁板等症状。
杨叔的家人将其送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急诊科就诊。首诊医生帕丽莎·阿里木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后很快便锁定病因——破伤风。随后,院方将杨叔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二区进行进一步诊治。
确诊重症破伤风病情危重
“患者入院时张口受限,颈项及四肢关节处于强直状态,腹壁肌肉持续痉挛呈板状腹,出现额头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病情极其危重,属于重症破伤风。患者每一次痉挛发作都可能导致呼吸暂停和缺氧,随时有生命危险!”EICU二区区长郑光辉副教授回忆,“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没有现代医疗干预的情况下,该病死亡率接近100%。”
急诊科医疗团队高度重视杨叔的病情,立即启动危重症救治流程。治疗的第一步是从源头阻止感染,郑光辉对杨叔的左脚进行彻底清创,抗感染的同时用5种药物精准缓解肌肉痉挛,助其度过急性期。同时,团队及时为杨叔注射破伤风单抗与免疫球蛋白拦截毒素,并通过经支气管镜下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保护肺部通气。
自主呼吸功能恢复顺利出院
按照常规诊疗指南,重型破伤风患者通常需要在早期进行气管切开术,以建立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但气管切开术会带来一系列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如生理屏障破坏、手术相关出血、感染、气管狭窄、吞咽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经过团队全面评估,医疗组在急诊科主任余涛的带领下做出决定:尝试在不进行气管切开的情况下救治患者。
经过EICU全体医护人员40个日夜的精心治疗和守护,杨叔最终好转,肌肉痉挛从频繁发作到完全控制,颈部及双下肢亦可自由活动,自主呼吸功能恢复良好。经过后续的序贯康复,杨叔顺利出院。
健康知多D
破伤风预防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规范接种疫苗
1.婴幼儿应按照免疫程序完成3剂次百白破疫苗接种;
2.成年人每10年应加强接种一剂破伤风疫苗;
3.高风险人群(如户外工作者、农民、建筑工地施工者等)应定期检测抗体水平。
伤口正确处理
1.任何伤口都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水彻底冲洗;
2.用碘伏或酒精消毒;
3.高风险伤口应予专业处理:对于被泥土、粪便污染的伤口,穿刺伤、烧伤、挤压伤伤口,动物咬伤和人咬伤伤口,深而窄的伤口等,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