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波冷空气今起陆续到访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熙灯) 从今日起,三波冷空气相继来袭,广州气温将逐步下降。记者从广州市气象台获悉,18日,弱冷空气到访,有(雷)阵雨局部大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6~8级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19日~20日,弱冷空气继续到访,有阵雨;23日起,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日平均气温下降2℃~4℃,最高气温将跌破30℃。 18日起,新一股强冷空气启程影响我国,华北、东北局地气温降幅可超14℃。这波冷空气广东能分一杯羹吗?可以,但不多。强冷空气长途跋涉,到广东已经“累成”弱冷空气。预计19日~20日,受弱冷空气影响,全省大部市县云量增多,有阵雨,北部、东部日平均气温下降2℃左右。虽然冷空气带来的降温降雨相当“低调”,但为沿海海面带来较大的风,持续时间较长,滨海旅游、海上交通和作业需注意安全。22日~24日,受新一股弱冷空气补充影响,全省气温自北向南逐日小幅下降,大部多云到晴为主,早晚清凉,昼夜温差大。 广东省气象台预测,18日,粤西和粤北部分市县有阵雨,局部雨势较大,早晚有轻雾;19日,全省大部阴天有阵雨;20日,全省大部阴天转多云。具体预报如下:18日,粤北市县多云间阴天有阵雨,局部大雨;西部市县多云到阴天,有分散阵雨,其余市县多云为主。19日,全省大部阴天有阵雨,粤东、珠三角和粤西北部市县局部有大雨。20日,粤西市县分散阵雨转阴天,其余市县多云间阴天。 广州市气象台预测,未来三天受弱冷空气和弱切变线影响,云量增多。其中,18日全市有(雷)阵雨,局部雨势较大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19日~20日,多云,有阵雨。 广州市天气预报 18日,多云,有(雷)阵雨局部大雨, 24℃~30℃; 19日,多云,有阵雨,23℃~31℃; 20日,多云,有阵雨,24℃~31℃; 21日,多云,22℃~31℃; 22日,多云,23℃~31℃; 23日,多云到晴,20℃~28℃; 24日,多云到晴,19℃~27℃。
-
信号升格,坐地铁上网将更加流畅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姜强) 近日,随着五号线、三号线北延段5G通信网络改造工程完工,广州地铁线网实现5G信号在所有区间和站台之间连续覆盖,标志着广州地铁全线网正式迈入5G时代。据悉,此次5G连续覆盖,是广州地铁除新建线路铺设5G信号通道外,对既有线路的5G信号进行全面“升格”,乘客无论在站台还是行进的列车中,都能体验更流畅的网络服务。 比原定工期提前4个月完成 记者了解到,为提供更优质的网络体验,在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和电信运营商企业的支持和协助下,广州地铁联手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以下简称“广东铁塔”)在既有线路进行5G通信网络改造工程,共同打造“地铁+5G”新生态。 由于信号改造区域主要集中在站台和区间,受地铁隧道封闭式空间所限,设备设施高度集成,协调联动复杂,精度要求极高,施工改造难度大、安全风险系数高,长期的大客流也给改造工程带来更大的挑战。为了不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施工时间只有凌晨列车停运后的2.5小时“黄金窗口”时间。在改造的最高峰时期,曾同时在12条线路组织800余名施工人员作业。 为了全面提升施工效率,广州地铁与广东铁塔通过融合安全管控模式固定管控流程,组织各业务口制定施工规范,将1096处特殊场景总结归类成增设安装、固定卡具、跳线跳接等九类常规覆盖方式,并创立“区间切片”高效建设模式。根据地铁行车情况切片开展施工交付,完工一区间、交付一区间,成功在既有线路隧道安装170万个卡具、敷设270万米线缆、开通8300台设备,比原定工期提前4个月实现全线网5G信号连续覆盖。 “信号升格”覆盖近800公里 据悉,此次“信号升格”覆盖14条既有线路双向近800公里,成为全国轨道交通5G“信号升格”规模最大的示范标杆。 技术创新是5G网络快速升级的关键。广州地铁与广东铁塔紧密配合,一方面,组织多方技术论证,将光纤箱、POI及合路器进行融合定制个性化产品,设备安装数量和建设工期均得到大幅缩减;另一方面,创新数字化智能头盔、执法记录仪等数智化工具,实现远程监督、实时反馈、快速响应等功能,全方位加强地铁隧道施工改造质量、安全管理。5G信号实现连续覆盖后,列车在运行中的隧道场景下平均感知速率从70~80Mbps提升至400~600Mbps,大大提高了乘客上网冲浪的速度。
-
多数患者发病后一周内即可痊愈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刘丽莹 通讯员 廖温勃) 近日,陕西西安通报一幼儿园48名幼儿感染诺如病毒。广东疾控发布健康提示——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儿科(含新生儿科)负责人、主任医师饶晓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该院黄埔院区、天河院区接诊的患儿中,感染诺如病毒占比约为1/3。感染诺如病毒后有什么症状?应该如何防治?相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高度传染性 呕吐症状更为明显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毒,由于其引起的疾病具有季节性倾向,且大多数患者主要症状为呕吐,因此也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诺如病毒的高度传染性以及感染后较为明显的症状表现,是引起家长担忧的主要原因。饶晓林介绍,诺如病毒感染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和呕吐(非血性、无胆汁)、水样泻(非血性)和腹痛。与大多数病毒引起的胃肠炎相比,感染诺如病毒,呕吐症状更为明显,腹泻则一般为中等程度。此外,还有全身性肌肉酸痛、头痛、发热等表现,偶可发生重度脱水。 在传染途径方面,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发生“人—人”传播。起病后,粪便中排出诺如病毒的平均持续时间为4周,并且最初的24~48小时排出量最大。此外,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还包括含有病毒颗粒的呕吐物飞沫经空气传播、污染物污染、摄入受到污染的食物和水等。“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如学校、餐厅、医院等。”饶晓林说。 自限性疾病 诺如病毒可防可控 诺如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给予支持治疗、及时补充消耗的水分和电解质,注意清淡饮食即可。多数患者发病后一周内即可痊愈。 感染诺如病毒的婴幼儿在腹泻期间可继续母乳喂养,停止进食高脂肪和难消化的食物,适量喂食白粥、米汤等食物,口服补液盐治疗是轻至中度脱水儿童首选的治疗方式,口服蒙脱石散有保护消化道黏膜的功效。专家提醒,“诺如病毒感染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轮状病毒感染和腺病毒感染等也会出现类似症状。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精准诊断。感染诺如病毒患儿如出现重度脱水、精神反应差、惊厥等症状,也应及时送医。” 诺如病毒可防可控,防控措施主要包括采取接触防护、保持用手卫生以及环境清洁消毒。饶晓林表示,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尽量不与其他健康成员近距离接触,有条件者可使用专用厕所或专用便器,住所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使用独立的饮食用具;呕吐、腹泻后,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要及时消毒,在消毒时要佩戴口罩和塑胶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值得一提的是,诺如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在0℃~60℃均可存活,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蔬菜水果食用前认真清洗干净,贝类海鲜应彻底煮熟、避免生食。另外,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