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手脱皮 鼻流血 皮肤痒得睡不着
燥!燥!燥!近段时间,广州维持晴冷干燥天气,上一次录到降水还是2024年11月26日。不少市民反映,干燥天气里,除了皮肤干燥紧绷,流鼻血、鼻炎也容易找上门。近日记者从广州多家三甲医院皮肤科、过敏科、儿科了解到,近期干燥瘙痒型皮肤病以及过敏性鼻炎患者出现增多的趋势。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刘丽莹 通讯员 王舒华 朱钦文 症状:鼻涕止不住 应对:戴口罩、眼镜,减少吸入过敏原 眼泪汪汪流、喷嚏打不停、鼻涕止不住、纸巾不离手……近来,不少人都出现类似症状,这些都是鼻炎闹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呼吸专科医生李冬梅表示,过敏性鼻炎是过敏体质患者接触过敏原后发生在鼻黏膜上的过敏性炎症性疾病。 冬季不仅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还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而过敏性鼻炎极容易被误认为感冒,不少市民甚至把过敏性鼻炎误当感冒治疗。“当出现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超过2周,且无发热,以上症状只在特定时间(如清晨)或环境(如花园或库房)出现,就可能患有过敏性鼻炎了。”李冬梅说。 “过敏性鼻炎之所以在冬春季节表现更严重,有多方面的因素。”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变态反应(过敏)科医生杨婷介绍,一方面,随着气温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冷空气的侵袭使得本就处于高反应状态的鼻黏膜刺激加大。另一方面,冬季天气干燥风力大,同时进入蒿类植物的开花时节,空气中的花粉浓度增高,易诱发过敏性鼻炎。螨虫在冬季也较为活跃,像尘螨、死螨、螨虫排泄物等都容易成为过敏原引起过敏。此外,冬季各种呼吸道疾病高发,感冒后同样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 如何应对冬季过敏性鼻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变态反应(过敏)科医生甘照宇表示,首先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清洁家居。外出时佩戴口罩和眼镜,减少过敏原的吸入。如有需要,可遵医嘱服用抗过敏药物。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尽量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并保证一定的户外时间,以增加阳光照射时间。 症状:频繁流鼻血 应对:干燥季节应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海珠区的陈女士在干燥天气里很容易流鼻血,广州入秋以来天气一直比较干燥,她流鼻血的次数更加频繁,“从去年9月份开始到今年1月,反反复复流鼻血,几乎每周至少流一次鼻血,去医院检查发现是鼻中隔偏曲和鼻炎。医生说频繁流鼻血确实和干燥天气有关。”陈女士说。 越秀区的吴女士每晚睡觉都要给孩子打开加湿器,担心空气干燥引起孩子鼻出血。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越秀院区)儿科主任医师彭淑梅介绍,流鼻血是一种常见现象,尤其是在儿童中。大部分情况下,流鼻血并不严重,但有时它也可能是潜在问题的信号。如果孩子只是偶尔流鼻血,尤其是干燥季节引发的鼻腔干燥是非常常见的。大多数情况下,流鼻血是鼻腔内的细小血管破裂引起的,这些血管在干燥或受到刺激时更容易出血。如果流鼻血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且没有伴随其他症状,如贫血、疲劳,或异常的淤青,通常都是无害的。 此外,秋冬季节,过敏性鼻炎高发。症状比较轻的可能会表现为鼻涕中带血,鼻炎严重时甚至会反复鼻出血。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主任医师、学术带头人李云英教授表示,过敏性鼻炎导致鼻黏膜水肿、脆弱,是造成反复鼻出血的原因。因此,治疗过敏性鼻炎非常重要。还要注意的是,在鼻出血后黏膜修复过程中会形成痂皮,这些痂皮可以起到避免伤口和空气接触、保护伤口愈合的作用,因此不能把痂皮抠掉,可局部涂抹黄连膏或红霉素、金霉素眼膏等,在滋润鼻腔的同时也防止病菌侵入造成感染。 孩子流鼻血,家长怎么做? 李冬梅介绍,遇到孩子流鼻血,家长首先要让孩子坐下,身体稍微前倾,用手捏住鼻翼处,并让孩子用嘴巴呼吸。一般情况下,几分钟内就能止住血。要注意,不要让孩子仰头或躺下,因为这样可能导致血液流向咽喉,引发呕吐或误吸。在天气干燥的季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有助于预防鼻腔干燥引起的流鼻血。此外,还要避免刺激鼻腔,不要用手挖鼻子,避免用力擤鼻涕,因为这些动作可能会刺激鼻腔血管,导致出血。 症状:“干”到手脱皮 应对:保湿润肤要到位,避免过度清洁 据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医学中心/皮肤科负责人邓燕教授介绍,冬春时节,干燥瘙痒皮肤类疾病高发,如冬令瘙痒症、乏脂型湿疹、银屑病等病随季节加重的情况。她分析道,这是由于岭南地区秋冬季节天干物燥,而广州人不重视“干”,喜欢天天洗澡清洁,部分市民也欠缺使用保湿身体乳液护理肌肤的观念。还有一些机体体质禀赋差异、皮肤屏障功能欠缺,角质层缺水会直接引起皮肤干燥粗糙。 广州的刘先生每逢秋冬天气干燥皮肤就异常干燥,并伴有瘙痒感,沐浴后症状会明显加剧。皮肤瘙痒的情况甚至影响到晚间睡眠。58岁的李先生则是一到秋冬季节双手就开始脱皮,近3个月来皮肤干燥、皲裂及脱屑症状愈发严重,并伴有明显的瘙痒及刺痛感。 邓燕表示,手部乏脂性湿疹是手部慢性湿疹中一种常见的临床类型,其发病由多种复杂的外源性及内源性因素共同引发,包括气候干燥、冬季寒冷,过度接触水分、碱性物质及洗涤剂,缺乏适当的皮肤护理措施,以及营养代谢不良等。该病症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尤为常见,主要因其皮肤老化所致。患者手部常表现出红斑、水疱、干燥、脱屑、皲裂以及角质增生等症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齐庆介绍,一些人群在换季时更容易出现脱皮:皮肤干燥的人本身皮肤油脂分泌较少,容易失去水分;过敏体质的人对环境变化敏感,容易引发皮肤反应;老年人皮肤变薄、油脂分泌减少,屏障功能减弱;经常使用清洁产品的人过度清洁,尤其是含有强力去油成分的产品,会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 冬春季节如何避免皮肤干燥脱皮? 邓燕表示,首先早晚都要用保湿的维E乳膏、尿素软膏等滋润全身皮肤;洗澡水不要太热,时间不要太长,控制在10分钟内;皮肤瘙痒时不要搔抓,积极外用止痒,结合内服止痒;穿棉质、舒适的衣裤;忌口辛辣刺激食物等。若是皮肤干燥瘙痒不严重,可以口服润燥止痒胶囊、乌蛇止痒丸等中成药。若是皮肤瘙痒,外用尽量选用药膏,勿要过度泡洗,甚至选用一些刺激性的药物泡洗,以免加剧皮疹的情况。 齐庆补充道,冬季护肤可以使用含有甘油、透明质酸或神经酰胺的保湿霜。皮肤干燥脱皮严重,可以遵医嘱使用局部类固醇,如氢化可的松霜,短期使用可以减轻炎症和瘙痒;使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减少皮肤过敏和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