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奋力建设经济更强产业更优能级更高的现代化新广州
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何小敏 通讯员 史伟宗) 昨日,广州市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为全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委书记郭永航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志洋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衍诗,市政协主席李贻伟出席。 郭永航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百千万工程”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向新、改革向深、市场向活、城市向上,实现有质量、有韧性、有活力的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实现总书记、党中央赋予广州的使命任务,必须牢牢抓住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关键,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力支撑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要着眼大局,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这1个总体要求,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以制造强市更好支撑制造强国、制造强省;把握大势,瞄准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这2个主攻方向,重塑产业结构和布局,在更新迭代中推动产业体系全面优化升级;勇挑大梁,聚力发展具有广州特色优势的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6个未来产业和8个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郭永航强调,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广州的战略之举、关键之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紧扣“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以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的奋进姿态,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奋力在全球产业版图重塑中勇攀高峰,加快实现蓄势蓄能后的出新出彩。大力实施“广州数智创新计划”,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建设活力创新轴,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一体推进质量提升、品牌塑造、企业培育、集群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向成名成品升级、新兴产业向星火燎原放大。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健全产业统筹分工和制造业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打好“优服务降成本”组合拳,一视同仁支持各类企业发展,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推动形成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全面开展“市场牵引场景开放行动”,充分释放广州市场规模优势,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推广“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招商模式,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大力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州首试首用、迭代升级。精心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坚持全市统一布局、各区错位发展,加快推动南沙、东部中心、北部增长极等重点平台建设,支持各级各类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提级赋能,以“百千万工程”、城中村改造纵深推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产业集群成链、园区提质增效的升腾景象。 郭永航强调,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全市上下要围绕全力以赴“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深入实施“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坚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进一步提振“二次创业、勇立潮头”的精气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奋力建设经济更强、产业更优、能级更高的现代化新广州。 孙志洋强调,要牢牢把握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要求,充分用好广州优势,激发潜在的创新优势,全力打造实体经济最有奔头、产业“含金量”勇立潮头、人民生活更有甜头的现代化产业发展高地。要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挺起现代化建设“硬脊梁”,瞄准细分赛道和主攻方向,加速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聚成势、未来产业培优育强、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要以产业版营商环境打造现代化产业“强磁场”,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在政策支持和要素市场化改革上精准、持续用力,引进一批引领性、标志性产业项目和平台型企业,用心用情用功解决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广大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在穗更好发展、更快成功。要以排头兵的使命担当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各级领导要当好深化改革行动派,各部门要勇于解放思想、拿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真招实招,各区要因地制宜、各展所长,为拼经济稳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会上播放了我市产业体系建设成果和未来计划的专题片、全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短片,市有关单位、各区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企业经营者代表发言,重点围绕新的一年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目标思路和工作举措。 会议以视频形式开至各区,并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同志,市检察院检察长,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代表,各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市各人民团体、驻穗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企业经营者代表,经济领域专家学者代表、科学家代表、国家和省实验室负责人、高校及新型研发机构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
广州春节消费市场“火”出新高度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冰倩 通讯员 穗商务宣) 围绕首个“非遗”春节主题,春节假期,广州联动开展300多场商圈主题消费活动,举办以旧换新、“行花街·花样广州”等活动,线上线下客流及消费数据火热增长,消费市场“火”出新高度。据统计,春节假期前七天(1月28日~2月3日),广州在地消费实现364亿元,同比2024年春节增长8.3%。其中,线下消费208亿元,线上消费156亿元。 “行花街”带动商圈客流创新高 围绕春节非遗主题,重点推出“羊城消费新八景”第一景——“行花街·花样广州”,全市11个区开展迎春花市活动,各大商圈结合自身特色举办300多场商圈主题消费活动。 北京路步行街围绕“花城花YOUNG”主题推出“北京路有嘢到”主题打卡手册,举办新春购物嘉年华。天河路商圈万菱汇联合电视剧《七十二家房客》举办新春主题展,开启Online Walk行街模式。荔湾区举办持续到元宵的上下九年货节。 春节假期,北京路商圈客流量359.27万人次,预计总营收3.61亿元;长隆万博商圈累计客流量达到305.5万人次,累计销售额达到1.14亿元。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明显 广州于1月1日率先启动线下家电与电动自行车领域活动,节前数码品类、新增家电品类、家装板块活动陆续上线,各大电商平台也于1月22日开展活动。节前短短20余天,全市共组织320家企业共1827个网点,以及京东等线上平台参与家电数码类以旧换新活动。 线下各大商家积极响应“国补”政策并推出叠加优惠,广百电器、友谊电器推出多款新年特惠组合,限量特价商品低至5折。平板电脑个别热销机型销量增长2倍以上,智能穿戴、手环换新率同比增加超过200%,健康监测类配件连带销售增长近1倍。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下,汽车、家电、3C电子等产品成交量显著增长。商务部消费大数据实验室监测数据,春节假期前7日,广州汽车消费7.1亿元,家用电器消费7766万元,电子产品消费7.1亿元。 “食在广州”餐饮住宿市场活力满 春节假期,“食在广州”新春主题消费券活动启动,推出“满200元减50元”“满500元减100元”“满1000元减200元”三种餐饮消费券,为市民游客提供餐饮专属优惠。 广东银联以商户让利、银联加码的形式补贴千万元真金白银。广州酒家、向群饭店推出花式贺年盆菜;白天鹅宾馆联手中国工商银行推出“满500元减108元”“满1000元减208元”专属优惠券活动;岭南酒店打造一站式乐园,在南沙花园酒店推出畅玩1200平方米超大儿童乐园。 据统计,除夕至年初六,重点餐饮企业总营业额同比增长约8%。其中,喜茶北京路惠福东店在除夕当天成为全国销量最高的喜茶门店。 文旅、娱乐等服务消费市场火爆 广州南站日均到发旅客数量近60万人,广铁集团数据显示,节前15天,广州到达客流连续10天增长,成为春运“反向出行”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及“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红利进一步释放,春节假期广州接待入境游客4.6万人次,白云机场口岸出入境31万余人次、出入境航班2220余架次。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假期前七天,广州电影票房达到1.45亿元,稳居省内各地市榜首。 电商“年货节”广州专场迎普遍增长 举办“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广州专场”,淘宝天猫、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开设年货集市,微信小店创新上线2025年新春“广州好礼”活动。唯品会进行百万红包大派发,充分向消费者让利。 春节假期前7日,重点电商平台在广州地区营业额同比增长均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