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全度过“开学季” 提升免疫力很关键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通讯员 粤疾控 陈佳佳 张靓雯 昨日,广州中小学生迎来了春季开学的日子。每年春季都是南方地区的流感高发期,当开学季遇上流感高发期,又逢倒春寒,中小学生如何安然度过?除了流感,还有哪些疾病需要警惕?对于家长关心的这些问题,广东省疾控中心、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专家进行逐一解答。 儿童流感会有生命危险吗? 儿童流感重症率不高,家长无需太过担忧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倪晓良介绍,流感全称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但它和普通感冒完全不是一码事,“得了流感是有可能合并严重并发症,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不能因为它带有‘感冒’两个字而掉以轻心。” 倪晓良表示,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流感病毒对呼吸道上皮细胞有很强的侵袭力,首先会引起典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毒可以沿着呼吸道向下蔓延,如果侵犯到下级小气管和肺泡,就会引起肺炎。严重者可以引起弥漫的肺泡损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无论是流感本身引起的肺炎,还是流感引起的继发感染肺炎,从起病到发展成为肺炎,可能只在短短两三天之间。” 除了肺炎,流感还会引起其他系统的损伤,如心肌炎、脑炎、急性坏死性脑病等。虽然这些并发症并不常见,发病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病就会进展迅速,引起严重后果,尤其是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坏死性脑病等,进展速度以小时计算。 儿童患流感会有生命危险吗?倪晓良表示,儿童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其实不高,家长不用太过担忧。“大部分孩子感染流感后,都呈自限性病程,没有并发症的话,一般5~7天即可好转,而部分孩子会遗留咳嗽症状,会持续1~2周。” 咳嗽是流感重症预警吗? 咳嗽剧烈不代表有生命危险,应多关注整体状态 倪晓良提醒,流感急性期孩子若出现一些特别的表现,就要警惕有重症的可能,需及时就医。具体包括:持续>41℃的超高热难以缓解,或超过常规病程依然反复高热;安静状态下呼吸明显增快,出现异常呼吸如鼻翼扇动、三凹征、喘鸣或喘息、点头呼吸等;服用退热药后精神状态依然很差,或唇色发紫、脸色苍白,或身体皮肤出现异常的斑纹;出现惊厥;婴儿可能会表现为拒食或喂养困难,出现无尿、少尿、哭闹无泪等脱水表现。 倪晓良表示,家长尤其要注意的是,一些重症如心肌炎、肺炎等病症可能不会在急性期出现,而是在病情眼看就要好转的情况下出现。“比如热退1~2天后再次出现高热、精神状态和刚起病时一样;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频繁呕吐、头痛、胸痛、腹痛甚至腹泻;明明已经退烧了,但是整体精神状态、呼吸情况没有好转的迹象等。” 有的家长或许已经了解到,“咳嗽”这个最让人心烦的症状,其实不在重症预警的症状表中。咳嗽在呼吸道感染中是非常常见的症状,它可以是肺炎的表现,但和病情严重程度没太大相关性。因为流感等呼吸道病原会侵袭、破坏呼吸道黏膜,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 有些孩子咳嗽很剧烈,但是其实病变部位仅仅在上呼吸道,病情很轻,没有生命危险。有些孩子没有任何咳嗽,却可能已经是重症肺炎了。倪晓良提醒家长,“不要只盯着咳嗽这个症状,更要关注孩子的整体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就应当及时就医。” 学生如何预防校园流感? 生活作息要规律 提高免疫力很关键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人群在学校聚集,流感在校园内传播风险较高,学生该如何预防流感呢?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杨京华介绍,良好的身体免疫力可以帮孩子们安然度过流感高发期。首先生活作息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的时间,对维持身体正常的免疫力至关重要。其次,饮食要清淡,并不一定是吃什么东西就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强调均衡饮食,让身体免疫系统维持正常运转。 杨京华特别提醒道:“很多小孩容易食积,流感季节,最好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太多,尤其不要养成吃宵夜的坏习惯,这会导致胃肠功能受损。脾胃功能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维持好的脾胃功能,对于保持良好的人体免疫力很重要。”此外,要多晒太阳,运动方面建议多做户外活动,在室内场所运动时要注意避开人群密集的场所。“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都要定期定时通风。要督促孩子注意手卫生,尽量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奥司他韦什么时候吃?杨京华表示,虽然它可以作为流感预防药物,但并不是说同班同学得了流感,班上所有的孩子都要吃。“要先看看教室是否是敞开、通风的状态。如果是,与患流感的孩子密切接触过的同学,比如同桌、前后桌等没有打过流感疫苗的孩子,以及班上体质弱的孩子,可以口服奥司他韦预防流感。如果打过流感疫苗,则不一定要通过奥司他韦进行常规预防。” 还有不少家长关心的是,孩子得了流感后,多久可以回学校上学?杨京华回应道:“流感的病毒排毒时间大概在3~8天,因此得了流感的孩子,建议居家隔离5~7天再返校,或者在流感症状消失,身体状态基本恢复到正常的24~48小时再返校。”杨京华提醒,得过流感并不意味着短期内就不会再得,有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毒株。所以,孩子返校时,可以考虑戴口罩。“病情初愈时,孩子的身体处在免疫力相对较弱的状态,所以最好戴上口罩,做好预防。” 开学季还要预防哪些病毒? 谨防“诺如病毒”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除了流感、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外,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的诺如病毒,同样不容小觑。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发布健康提醒,开学季,要谨防孩子们在校园遇上“胃肠炎之王”——诺如病毒。 据介绍,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的一员,它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人类的胃肠道系统,一旦成功入侵,就会引发急性胃肠炎,让人们体验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一系列“不友好”的症状。虽然它的潜伏期只有12~48小时,病程仅为2~3天,但威力可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密集的人群中,能迅速掀起一场“胃肠风暴”。 诺如病毒有多个传播途径,首先钟爱“粪—口”途径,可藏身在感染者的呕吐物、排泄物中。正因如此,无论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或是间接接触被呕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毛巾、餐具等,又没有及时洗手,那就很可能会被它“盯上”。其次,它会通过气溶胶传播,感染者呕吐或腹泻时,病毒会随飞沫散入空气,形成气溶胶。一旦有人吸入,便有可能中招。此外,食物和水源也是它传播的重要载体,若食物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遭它污染,食用或饮用的人就极易成为它的下一个“目标”。 虽然诺如病毒很厉害,但并非束手无策。勤洗手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至少20秒。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等部位。确保食物新鲜、干净,食物要煮熟煮透,特别是海鲜类食品。水果和蔬菜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食用。定期对校园和生活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公共场所(如教室、食堂、宿舍等)。对于患者呕吐物和排泄物要规范处理,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受污染的物品和表面进行彻底消毒。 疾控专家提醒,诺如病毒流行期间,市民要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孩子感染后,建议立即居家隔离休息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杜绝带病上学或上班。“开学后,孩子们要提高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以及饮食习惯,如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量运动以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等,有助于提升身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