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铲屎官”变身“毛孩子”用戏剧演绎温情
在柔和的灯光下,6只“猫”舒展着身体,时而扭头张望,时而轻晃身体;穿着白色长裙的女孩缓步穿行其间,吟诵着为小猫写下的短文……眼前这温馨的一幕,并不是专业剧团演员的演出,而是爱宠人士在广州大剧院排练厅里,用戏剧讲述与“毛孩子”故事的场景。日前,广州大剧院“扬艺计划2025”联合深圳反转舞台推出“爱宠人士的集体故事”社会戏剧工作坊。7位来自不同行业的爱宠人士,在导师李晓龙和王昊然的指导下,把与宠物有关的欢笑、遗憾与牵挂搬上舞台,共同完成一场充满治愈的艺术转化。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图片由广州大剧院提供 把亲身经历编进故事,让萌宠成为戏剧“主角” “我们集合吧……”8月23日上午,“爱宠人士的集体故事”社会戏剧工作坊第三节戏剧课堂开场。热身环节结束后,7名学员分成3个小组,用各自的宠物故事展开剧情创作。在公园喂流浪猫、缓解母女关系的“盲盒猫”、因搬家而被放养的小狗……在导师的指导下,学员把生活中遇到的人与宠物的故事转化成创作素材,融入戏剧剧情中。 “养猫代表了一份责任,所以我不敢轻易养。但我会去流花湖公园探望流浪猫,圆自己的‘爱猫之心’。”此外,学员夏初偶尔还会帮外出的朋友照看猫咪。在这次戏剧课堂的舞台上,她站在扮演“流浪猫”的学员中间念出自己写的短文,讲述对猫咪的牵挂。 和夏初不同,学员西门的故事里,藏着一段深埋十几年的遗憾。小时候,西门家因为要搬家所以将看家狗“小黑”放养了。几天后,“小黑”竟然找来了新家,可西门只能狠心地关上门。此后,西门再也没有见到“小黑”。“我至今都忘不了它夹着尾巴、用亮亮的眼睛看着我的模样……”在舞台上,西门勇敢地分享了这段故事。他说:“我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对小黑说声‘对不起’,希望它能原谅我的无能为力,也希望自己能与自己和解。” 课堂上,7名学员逐一分享自己与萌宠的故事。最终,这些故事被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剧情:从夏初与流浪猫的互动,到“盲盒猫”化解家庭矛盾,再到“小黑”的遗憾往事,最后以“仓鼠帮分别3年的母子重建联系”收尾。当天下午,这个新鲜出炉的戏剧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展演,没有华丽服装与精致布景,凭着真实的情感与质朴的表达,在场的人都被他们和萌宠的故事打动了。课堂结束后,夏初开心地说:“我们原本互不认识,但因为宠物有了共同话题。工作坊不仅让我们体验了戏剧创作,更让我们的情感有了一个释放的出口。” 导师亦是“铲屎官”,用亲身经历当导戏“钥匙” 作为社会戏剧工作坊的导师,李晓龙和王昊然都有不一样的养宠故事。他们把自身的经历当作导戏的“钥匙”,帮助学员把对宠物的感情挖得更深,在戏剧表演中表达得更细致入微。 “宠物是无言的朋友,尤其是我养的鱼,它帮我走过了低谷。”李晓龙曾经养过猫、蜜袋鼬、鱼等不同品种的动物。他说,别看鱼儿总是安安静静的,却像是能看懂人的心思。“每当我情绪低落时,看着鱼儿在水里安安静静地游来游去,焦虑就会慢慢平复。这种无需言语的陪伴,让我明白了生命间纯粹的联结。”而在教学中,李晓龙也特别注重非语言表达,就像鱼儿从游动的姿势表达其需求一样,他引导学员用肢体、眼神传递情感,表达故事里人物的细腻情绪,让创作更贴近真实。 王昊然家里有3只领养回来的猫咪,其中一只因为曾经受过伤害,最初见人就躲。“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那只猫才渐渐放下戒备心,现在还会主动用头蹭我的手、蜷在我身边。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被依赖的幸福,也更加坚定‘领养代替买卖’的理念。”在教学中,王昊然格外注重引导学员挖掘养宠时细腻的故事。“就像猫咪,猫爪是柔软的,但却能抓住人与人之间最硬的情感。” 当剧场遇上“铲屎官”,艺术成为都市人情感出口 记者了解到,此次社会戏剧工作坊带来的课堂,是广州大剧院首届“戏聚星火”大湾区青年戏剧计划与“扬艺计划2025”的系列活动。为何选择“萌宠”主题?广州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贴合同期上演的治愈系音乐剧《当家猫遇上猫》,另一方面是瞄准了都市人的情感需求。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宠物是不少人的家人、情绪树洞。它们陪伴人们度过孤独、带来欢乐。为此,我们将当代都市人的情感需求与生活细节,通过戏剧工作坊这一媒介进行表达。”该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戏剧工作坊让艺术跳出观赏性,转向参与性,“市民不再是台下的观众,而是艺术的共创者。大家把与宠物的故事变成戏剧,为疏解压力提供了一个艺术化出口。” 据悉,课堂结束后,由王昊然担任导演、制作人的音乐剧《当家猫遇上猫》将在广州大剧院上演,讲述走失宠物猫与流浪猫的奇妙旅程。演出开始前,他特意邀请广州市第一个以猫为主题的非营利机构“熙熙森林”带17只待领养的猫咪来到现场做公益宣传,传递“爱与责任”的理念。“戏不只是在舞台上讲,更要把 ‘爱和责任’带到生活里。”王昊然说,希望大家看完戏、听完学员的故事,能更懂宠物的心意。 记者观察 宠物是情感寄托 也是新型社交网络的纽带 在快节奏的都市里,人与宠物的关系简单又纯粹——无需复杂语言,却能提供最直接的情感支持。这种非功利性的陪伴,让宠物成为许多人重要的情感寄托,而以宠物为纽带的新型社交网络也在慢慢形成。就像这场萌宠主题戏剧工作坊活动,它将有相同情感体验的人聚到一起。而当学员离开剧院时,带走的不仅是一次戏剧体验,还有对情感的更深刻的理解,以及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而这份温暖与连接,也将从舞台延伸至生活,让人和宠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治愈心灵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