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信息时报讯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今晚,白云山下,麓湖之畔,广州人民艺术中心正式启用。广州又添一处高质量文化地标!
记者从广州市文联获悉,9月24日起,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将面向公众正式开放。广州人民艺术中心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以“文艺工作者的温馨家园、人民群众的艺术殿堂、文化艺术的创新高地”为建设目标,致力于建设成为广州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与城市文化的亮丽名片,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该场馆前身为广州艺术博物院,由著名建筑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主持设计。2023年9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该场馆移交广州市文联管理,为广州文艺界创作交流展演展示提供新的平台阵地。
中心共有19个艺术场馆,包括复式综合艺术馆、专题展厅、多功能厅、创作空间、美育空间、典藏与阅读空间等,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活动的需求。
大展呈现广州文艺力量
广州人民艺术中心正式启用后,十余场展览展演也将重磅推出。
其中,特别策划推出的启用系列大展包括“念念不忘——广州市文联典藏作品展”“时代脉动——‘百千万工程’民间艺术数字体验展”“JC中外动漫艺术馆”“生生不息——广州文艺两新人才艺术作品展”“追光南国——广州影视高光时刻”以及“行走的故宫文化——《石渠宝笈》数字艺术沉浸展”等重磅展陈,多角度、多层次呈现广州文艺的深厚底蕴和创新亮点,以艺术的美感和力量与公众展开精彩的对话。
“念念不忘——广州市文联典藏作品展”是自1950年成立以来广州市文联典藏的一次全面呈现。展览涵盖200余位书画名家的260多件作品,这些作品既有强烈的时代感,又蕴藏着浓厚的岭南文化气息。展览分为两个展区。位于1楼的1号馆展出50幅名家名作,包括黎雄才的幽兰、关山月的梅花、林丰俗的木棉、林墉的双鹤等,以及钱君匋、刘开渠、将兆和、赵朴初、启功、林岫等国内知名文艺家的墨宝手迹。位于负一楼的19号馆B区,则是由馆藏书画全景式地展示广州文艺发展源头与流变历程。
“时代脉动——‘百千万工程’数字民艺精品馆”展出由工艺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创作的百余件广州民间文艺精品,巧妙运用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呈现新时代民间文艺的独特魅力,凸显广州非遗的丰富多样性及其传承发展的良好态势。
“JC中外动漫艺术馆”作为广州人民艺术中心的常设展览长期对公众开放。这是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国际与本土的文艺创新艺术平台。馆内藏品丰富多样,共计约300件珍贵展品,全面覆盖世界动漫名作、中国经典漫画以及当代原创动漫插画等多个领域。
“生生不息——广州文艺两新人才艺术作品展”汇聚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文艺两新”优秀创作成果,同时邀请各艺术门类的“文艺两新”名家代表参展。作品主题鲜明、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涵盖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动漫等多个类别,展现广州文艺生生不息的创作动能。
“追光南国——广州影视高光时刻”展从史学角度,梳理广州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数十个“第一”,辅以经典海报、电影片段、器材道具等,再现广州影视高光时刻。沉浸式的互动观展方式更为观众提供领略广州电影的独特体验。
行走的故宫文化——《石渠宝笈》数字艺术沉浸展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甄选《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浴马图》《月曼清游图》等多幅传世书画名作,结合多种前沿数字技术,以展卷、观山、浴马、赏花、入宴等九个单元呈现。另结合高精度复刻实物展示,穿插部分实景搭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巡展的首展,展览还特别增设国潮沉浸体验场馆。
除了展览,中心还有更多惊喜等待市民群众前来解锁。“见面吧”以粤剧面谱为特色,将粤剧普及融入日常,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粤剧艺术。“艺想空间”不定期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和互动活动,并联合粤港澳大湾区魔术联盟常态化打造魔幻空间,观众可近距离体验魔术的奥妙,开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奇幻之旅。在中庭花园“艺苑”,旧友新朋齐聚,十二花神立柱、鸽子、游鱼、龙舟花船、亲水舞台,还原了极具特色的岭南意境空间。散落各处的艺术打卡地,也必将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
参观信息
广州人民艺术中心
广州人民艺术中心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麓湖路13号,即广州艺术博物院旧址。中心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开放后,个人参观者暂无须预约;10人以上参观团体,须提前3个工作日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官方小程序上进行团队预约;参观人数超过负载高峰时,将实行限流。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高龄老人、严重行动不便者须由看护人陪同进入参观。如有需要,可联系工作人员协助。
中心免费开放,特展除外。导览手册供免费取阅,纪念品等按有关规定实行收费服务。中心将不定期举办文艺名家导览活动,大家可留意公众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