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边学边游,“银发族”也爱“研学游”
随着人们对研学旅行了解的加深,参与者从中小学生不断扩展到学龄前儿童、大学生以及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不少研学机构也推出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需求的研学游产品。作为老年游的“升级版”,“银发研学”发展前景如何?从产品端看,它们又有哪些特征?这期,有关专家将为各位老友进行详解。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张柳静 现象 “银发族”研学展现多元需求 以往,研学团几乎都是中小学生“唱主角”。现在,一些旅行社和社会组织寻求合作,打造定制化、系统性的研学团,参与者也从中小学生延伸至成人及老年人等群体。 据了解,这类“银发研学”多为定制产品,其关键在于“研学”内容。“活到老,学到老。”今年70岁的退休教师刘伯表示,他理想中的旅游并非只是到某个地方吃喝玩乐或打卡拍照,而是体验当地的人文景观、传统文化,在旅途中学习养生健康知识,去观察、发现、探索“未知世界”。因此,他对“研学游”更感兴趣。 相较于其他年龄段游客,“银发一族”对历史人文景观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度更高,乐于为深度旅游体验支付更多的费用。 对于这一细分市场,目前部分机构或企业正在前端“试水”。例如广州老年大学广报分校打造“旅遇美好”沉浸式银发研学路线,邀请在文化、摄影、舞蹈、音乐、中医、康养等领域有深厚造诣的资深达人、学者大咖及银发专家组成明星导师团带队,精心定制包括清远英西、江门鹤山、贵州毕节、广西“世界瑶都”金秀等宝藏目的地在内的研学路线,带领银发学员以漫游开阔眼界,以体验感受魅力,以康养调节身心;新东方文旅则以文化体验为主线,串联众多景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以往印象中的老年群体不同,当下的老年群体对旅游产品展现出更为多样的精神需求,对产品质量、性价比、格调有一套全新的衡量标准。 观察 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容量较小 “银发研学”风潮渐起,“目前看来,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容量还比较小。”资深创业导师、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表示,“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市场需求可能会变得更旺盛。” 在张新原看来,“银发研学”在产品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他们的研学项目,如养生、旅游、文化体验等。“‘银发研学’在课程上偏向传统文化、历史人文、养生健康等内容;注重社交互动,增加参与者的社会存在感和价值感。其次,注重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设施,确保老年人身心健康。此外,‘银发研学’还注重与老年人的家庭和社区互动,提供家庭陪伴、社区活动等多元化服务。参与‘银发研学’的经营主体包括教育机构、旅游公司、养老机构等。”张新原说。 记者注意到,当下介入“银发研学”的机构或企业主要分为几类。一是银发生活服务平台,例如专注成人学习市场的量子之歌,通过推出旅游业务切入;二是旅行社,有的是专做中老年旅游的机构,例如北京地区的喜休;还有更多的则是综合旅游服务商,在业务范围内增加中老年产品和教学业务。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专门做‘银发研学’产品的机构不多,当下的市场需求尚不足以支撑一家公司正常运营,因此市场上更多的是传统旅游业务叠加中老年属性的产品。”不过,随着中老年人群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出游意愿的提升,“银发研学”的整体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 趋势 市场更加细分产品或更丰富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银发研学”产品较为同质化,主要集中在近郊旅游、红色主题研学等,产品丰富度仍有待提高。“未来,市场可能会更加细分,针对不同年龄段、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研学项目。”张新原分析称。 对于入局机构和企业来说,除了要在产品端考虑差异化外,还有不容忽视的安全保障问题。如果线路安排不合理、服务不到位,会导致老人身体不适,严重的还会出现安全事故。这些对研学项目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此外,针对“银发研学”项目,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严格的规范标准。 就目前来说,“银发研学”还是新兴市场,市场上还未出现头部企业。未来随着需求的升级,专注该类产品的机构和企业会越来越多。因此,专注研发这类产品的机构和企业应该从旅游产品、教学、康养等方面设定相关标准,规范“银发研学”项目健康发展。 如何才能更好地抢抓这一蓝海市场?多名业内人士指出,机构和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做好定位和分工。例如专注为中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生活服务,或利用技术优势开展“银发研学”课程研发等。此外,“银发研学”市场也可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结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