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如何解决这类家庭矛盾?槎龙联社率先推出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社群式养老”,建设村级槎龙老年公寓。
“2016年,槎龙联社开始投资兴建槎龙老年公寓。公寓于2018年投入使用,为长者安享晚年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其间,联社还启动居家养老综合服务改革,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打造‘一站多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逐步在公寓周边形成居家养老配套服务体系,让社区里的长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槎龙联社党委委员张启健介绍,槎龙联社投资7000余万元,将占地面积4200多平方米的模具厂房升级改建成配套完善的槎龙老年公寓。公寓由两栋16层的电梯房组成,分A、B两栋,共480套房。其中九成户型为两室一厅,其余为三室一厅。
张启健说,每户长者每月只需支付900元就能入住,联社还为达到退休年龄的长者发放住房补贴。公寓配套星光老年之家、长者饭堂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集住宿服务、膳食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闲服务于一体,首层还设有长者服务示范点,展现“好民政、好医疗、好保障”的槎龙名片。
据悉,槎龙村户籍长者率先享受这份养老福利,成为全市首批“吃螃蟹”的人。“只要是60岁及以上的辖区户籍长者,都可入住槎龙老年公寓。”槎龙社区居委会主任邓志鹏介绍,老年公寓与万龙小区仅一路之隔,入住公寓的长者可随时回家和子女相聚、散步、购物、用餐,子女亦可随时到老年公寓探望,这样就可以避免两代人因生活习惯差异产生家庭矛盾。
记者走访
环境好“老友”多
长者点赞老年公寓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槎龙老年公寓有816名长者入住。其中,60~80岁长者642人,80~90岁长者158人,90岁以上长者16人,年龄最大的98岁。未满60岁的村中长者,可在满60岁时提交入住申请,有空房后将按照申请递交时间安排入住。当前已有数十名长者排队。
记者看到,槎龙老年公寓正门与万龙小区南门相隔不足200米,居住在公寓正门(槎溪路)一侧的长者可直接看到万龙小区和槎龙公园,西侧则可俯瞰彭加木公园,空中花园绿意葱葱,楼下有凉亭、社区卫生服务站、长者食堂以及多个功能室,多处可见无障碍设施。公寓东侧还有两个临终关怀厅,有需要时可开放使用。“住在这里很舒服,睡得可香了。”“这里的房间采光不错,适合晒太阳。”“我们在这里,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养老。子女有空就过来看看呗。”电梯内,记者与居住在公寓的多名长者闲聊,他们对这里的生活十分满意。“这里不仅环境好条件好,主要是老朋友们都没分开,还可以聚在一起聊天,民风民俗也没改变。相较于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我们更喜欢这里的老年公寓。”一名长者说。
据悉,槎龙联社对当地居民实行1元挂号诊疗,由联社提供二次合作医疗保险,对大病及住院村民给予兜底;每季度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老年公寓楼下,卫生站就可以实现“一元看病”,就医、拿药非常方便。
“我今天炖鸡汤,做干鱿焖胜瓜,清淡养生。”陈伯一边淘米一边说。据了解,今年83岁的陈伯与80岁的妻子彭姨入住公寓6年。陈伯表示,老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观点看法、家教方式和年轻人相差太远,这种“一碗汤的距离”的居住模式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
记者了解到,在槎龙老年公寓居住的长者用餐形式分三种。一种是在长者食堂就餐,饭菜由松洲街道中央厨房配送;第二种是自己买菜在公寓里做饭;第三种则是和子女一起用餐。“我不认为养老就必须天天和子女待在一块,子女有事业、家庭,生活节奏快,事情多。住在一起,煮饭时水放多放少都是个问题。现在分开居住,距离又近,用餐方式多种多样,大家都开心,何乐而不为?”一名长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