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人子女分开住,“一碗汤的距离”刚刚好
养老服务,关系民生,情牵百姓。广州市白云区松洲街道下辖的槎龙村,村中户籍人口4200多人,60岁及以上长者有1000多人。为让村中长者安享晚年,槎龙村投入7000余万元,推出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社群式养老”模式,建成集住宿服务、膳食服务、医疗服务于一体的槎龙老年公寓。目前老年公寓已启用6年,由槎龙联社通过摇珠方式为长者分房。 据了解,公寓有二室一厅、三室一厅两种户型,共480套,每套月租仅900元。入住公寓的长者依旧生活在熟悉的生活圈,和子女的住所相距不远。正是这“一碗汤的距离”,既给长者和年轻人足够的生活空间,减少了家庭矛盾,也很好地维系了亲情。“加上各种补贴,除购买生活用品、交纳水电费外,我们基本不用花钱。”有入住公寓的老人说。 A04~A05文、图/信息时报记者 何家贵 建设村民公寓改善人居环境 槎龙村位于白云区松洲街,由槎头和聚龙两条自然村组成,已有800年历史。这里人杰地灵,不仅走出著名的广州起义烈士林成佑、科学报国的“双百人物”代表彭加木,还是讲古泰斗张悦楷、粤语讲古传承人彭嘉志的家乡。20世纪70年代后期,槎龙村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力发展加工型企业,成为全国百强村。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村民尤其是长者有一个更舒适、优美、祥和、安定的生活环境,从2004年起,槎龙经济联合社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自筹资金建设村民公寓。2009年,村民公寓正式动工兴建,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建成聚龙小区和万龙小区。两个小区建成后,在白云区产权经纪有限公司的主持下,通过摇珠方式进行分配,1100户村民从之前的“握手楼”搬出,住上了电梯楼。 房子分配好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不少家庭出现老少同住引发的矛盾。“享受天伦之乐,就要给年轻人足够的空间,体谅和尊重年轻人。”一位正在菜市场买菜的阿婆表示,“我今天买了一斤花甲,准备清蒸。但我儿媳妇和孙子喜欢吃辣的,我们老两口吃不了辣,那就得分开做。其实老人和年轻人住在一起,一味要求年轻人迁就老人是不合理的,会产生矛盾。”另一名阿婆闻言表示,“如果距离不远,分开住也能享受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