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何小敏)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近日,民政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广东代表团代表区燕明提出的“关于持续构建15分钟便捷养老服务圈助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进行了答复。民政部表示,将进一步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进行制度化设计、体系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还存在堵点难点
建议中,区燕明介绍了自己所在的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对养老服务进行的相关探索,并从政策支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加强技术支持和创新应用、增加相关人才培训和支持力度、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民政部答复,近年来,民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在加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支持、扩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要素保障上持续用力,积极构建15分钟便捷养老服务圈,取得明显成效。比如推动各地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层面发展具备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区域协调指导等综合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扶持培育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从拓宽来源渠道、提升素质能力、健全评价机制、重视使用管理、完善保障激励、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促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民政部表示,正如代表在建议中提到的,目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还存在一些堵点难点问题,集中体现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场地保障、专业机构培育、护理人员培养、扶持政策落地等方面。
促进智慧养老服务发展
下一步,民政部将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结合大多数老年人居家就近养老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进行制度化设计、体系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强化居家养老的基础作用,对有需求的部分失能老年人发展家庭养老床位、上门服务,大力发展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居家养老服务,推动构建城市地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重点发展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志愿互助等服务,加强老年餐桌、互助幸福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平台和网络建设,为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参与社会提供支持。
盘活养老机构存量,不断提高已有养老机构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专业照护能力,加快提升床位入住率;持续优化增量,重点扶持发展服务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机构,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
优化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和支持形成一批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动集中管理运营和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与乡镇(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形成功能互补,共同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促进智慧养老服务发展。培育智慧养老新业态,加强智慧养老产品研发。实施养老服务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项目,重点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综合监管。指导地方民政部门进一步落实跨部门综合监管要求,明确细化养老服务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责任分工、制度规则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监管合力。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政务及服务质量信息公开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探索智能化、信息化监管手段,不断提高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