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石门山间,雕塑揭幕与诗歌缅怀致敬烈火英雄;越秀公园内,粤剧名家用《刑场上的婚礼》演绎革命伉俪的赤诚;华侨博物馆中,十米丹青融汇非遗技艺,童笔绘就全运华章。3月,“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陆续举行,以多种形式赓续红色基因。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李绍雄 成小珍
通讯员 文瑶 侨博馆
英雄花开映丹心 红色精神耀石门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举行“三英雄”纪念活动
前日下午,“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从化分会场在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举行。本次活动循着“三英雄”足迹,追忆“三英雄”事迹,传扬“三英雄”精神。
走进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西北方向的“三英雄纪念园”内,由广州雕塑院学术部部长、一级美术师黄奔凯创作的《烈焰青春志》纪念雕塑在活动当天揭幕。该雕塑造型生动再现了1966年在从化大岭山林场(即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前身)扑火中英勇牺牲的刘桂东、梅锦康、严群英三位烈士的英勇形象。雕塑旁的红棉广场,背景墙雕刻了由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为纪念“三英雄”创作的《红棉光焰,英雄永生》诗歌,展现世人对“三英雄”的缅怀与敬仰。
活动现场举行了“三英雄”墓祭扫献花仪式。墓前的三棵木棉树是从化大岭山林场为铭记“三英雄”种下的,至今已有近60年历史。随后,一场文艺展演在英雄树下拉开帷幕,广东省老干部事务中心紫荆艺术团、从化区花漾艺术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等单位和学校分别带来精彩的歌舞节目。其中,由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创排、广东艺术剧院舞台艺术孵化中心演员表演的短剧《大岭山上的英雄花》,生动重现了尘封60载的“三英雄”事迹。此外,活动还邀请山火亲历老知青和“三英雄”家属分享当年扑救山火的故事和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
据了解,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核心场馆之一,将在3月开展包括红棉舞台、红棉志愿、红棉研习等多场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
粤韵华章咏英雄 红棉舞台演赤诚
广州粤剧院折子戏专场在越秀公园上演
近日,广州粤剧院折子戏专场在越秀公园五羊雕塑下的红棉舞台上演,唱响《刑场上的婚礼》《山乡风云》等红色经典剧目选段,还有古典名段《游园惊梦》。3月16日、23日,广州粤剧院折子戏专场将在此再演两场。
作为“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的重点演出之一,广州粤剧院为市民呈现了一场兼具艺术水准与思想价值的折子戏专场。演出集合了著名青年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非凡,以及优秀文武生陈骏旻、陈觉和优秀花旦陈韵玲、邓美丹。陈觉与邓美丹联袂表演的古典名段《游园惊梦》,拉开演出帷幕。
陈骏旻与陈韵玲演出了经典红色现代粤剧《刑场上的婚礼》选段。该剧以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的真实事迹为原型,再现了革命先烈在生死关头以刑场为礼堂、以枪声为礼炮的悲壮爱情,讴歌了共产党人“木棉似火、英雄如炬”的革命豪情。
由吴非凡演绎的红色经典粤剧《山乡风云》选段,将演出气氛推向高潮。该剧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华南游击队在解放战争时期开辟山区根据地、攻破桃园堡并解放贫苦农民的英勇事迹。
据了解,“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通过“红棉舞台”“红棉研习”“红棉诗会”等十二个板块,将红色教育融入城市肌理。此次粤剧专场是“红棉舞台”板块的重要实践,通过传统戏曲与现代红色叙事的结合,让历史“活”起来、让精神“燃”起来。
十米长卷舞丹青 非遗剪纸现红棉
广州华侨博物馆举办十米长卷手书活动
近日,“英雄花映丹青卷 中山魂铸爱国情”“盛世中华 喜迎全运”十米长卷手书创作活动在广州华侨博物馆举行。作为“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场馆之一,广州华侨博物馆以书画为媒、以非遗为韵,通过诗歌朗诵、艺术创作、非遗展示等形式,展现华侨的爱国精神。
活动伊始,来自广东省求上语言艺术研究院的学生志愿者诵读《孙中山颂》,再现孙中山先生为民族复兴奔走呼号的历史。随后,11位书画老师和学生志愿者以诗书画形式进行创作。来自广州机关党员志愿者翰墨丹青服务队的书画老师们以“天下为公”为主题挥毫泼墨。长卷徐徐展开,木棉树虬枝峥嵘,中山纪念堂巍然矗立,蓝瓦黄墙庄严肃穆,与红棉相映成辉。大元帅府门前绿树掩映,枝繁叶茂如历史长河,见证革命岁月的风雨沧桑。
活动现场,来自越秀区少年宫的30余名中小学生共同绘制“盛世中华 喜迎全运”十米长卷。学生描绘“和谐号”穿山越岭、运动健儿赛场拼搏等场景,表达对十五运会的热烈期盼与祝福。
在非遗展示区,广绣、剪纸、通草画三大非遗技艺传承人联袂登场。他们以木棉花为创作主题,展现传统工艺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我们用传统技艺让木棉花‘开’在绣布上、红纸上,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广州华侨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