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eepSeek“入职”三甲医院,对看病就医有何影响?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数字医生“叮呗康康”上岗 精准度达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水平 2月28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广州联合发布“叮呗健康大模型”与“数智超声大模型”。“叮呗健康大模型”整合3025万+医疗对话、120万+电子病历及体检数据、30万+医学指南等数据。结合元问答检索增强与监督微调技术,训练出主动健康推理大模型“叮呗康康”“叮呗报告”“叮呗心心”等,实现健康管理多场景应用,包括数字医生、智能总检、个性化检后健康管理服务及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及管理等。 陈尹是省二医健康管理(体检)科的一名总检医生。自从有了“叮呗报告”大模型,她体验到完全不一样的“速度”。以往,体检的总检工作依赖医生的手工操作,出一份报告大约需要30分钟。现在,运用省二医叮呗健康大模型的智能总检功能,模型在1分钟内就能分析一份完整的体检报告,其精准度达到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体检报告的生成效率。 张女士(化名)是一位全职妈妈,近日,她发现5岁的儿子食欲不振,体重增长缓慢。通过“叮呗康康”数字医生,张女士输入孩子的症状和体检数据。几秒钟后,“数字医生”就给出了针对性建议。张女士说:“‘叮呗康康’就像一位24小时在线的私人健康顾问,我们随时都能得到权威、专业的健康建议。” 据了解,叮呗健康大模型系列应用服务已于近日面向公众开放。用户可通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门诊服务—更多服务—体检预约及报告,进入“省二医体检大健康服务平台”;或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省二医体检大健康服务平台”,在首页找到相应版块,包括检后健康管理报告(“叮呗报告”)、主动健康数字医生问询(“叮呗报告”)、心脑血管健康管理数字医生(“叮呗心心”),开启主动健康管理新旅程。 “AI加持”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中山三院: 构建“大模型医疗应用平台” “私域 GPT”“手术非常准”上线 接受手术的亲人何时做完手术?医生刚开的药物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吃药后有不良反应是否可以直接上报?如今,这些都能得到快速解答。据悉,中山三院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构建一站式大模型应用开发服务平台“元景大模型医疗应用服务平台”,成功开发三院“私域 GPT”“手术非常准”“药师叮嘱”等智能应用,为患者、家属和医生提供更便利的医疗服务协助。 中山三院通过“手术非常准”系统,实时对外公布患者在手术室的进展,包括预计手术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患者正在麻醉、开始手术、手术结束、正在复苏等手术进度都可以在手机上查询。方便患者家属及时掌握手术进程,消除患者家属焦急等待心情。 患者就诊取药,不必再费神记下用药注意事项,因为医院“药师叮嘱”小程序会自动推送本次的就诊信息和处方信息(药名、用法、用量)至手机。而在“药师叮嘱”小程序上,患者还能对“可能由药物引起的身体不适”进行反馈。若出现动画所示的不良症状,患者可以点击相应图片,亦可在此基础上补充服用情况的描述,让药师为其提供个性化药学服务。 针对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难以迅速获取相似病例参考等痛点,中山三院创新性地推出私域GPT,实现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与信息的横向流通。医生可以通过私域GPT快速查阅与患者症状相似的病例,参考相关的医学指南和研究成果,更好地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三院将不断迭代与持续深化智能化医疗使用场景,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让患者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路”。 广药附一: DeepSeek筛选手术方案 借助AI智能服务完成高难度手术 近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药大附一院”)神经外科团队为一名帕金森病患者成功实施DeepSeek筛选方案+机器人精准定位植入双侧脑起搏器(DBS)手术。据悉,这是医院在广东药科大学本地化部署DeepSeek-R1满血版AI医疗大模型后,首次借助AI智能服务完成的高难度手术,这标志着医院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迈入智能化、精准化新阶段。 65岁的刘阿姨来自香港,与帕金森病抗争了23年。从最初的右手轻微震颤,到全身僵直、失去行走能力,她已在轮椅上度过了3年。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刘阿姨来到广药大附一院神经外科求诊。广药大附一院神经外科联合多学科团队会诊,借助DeepSeek智能诊疗系统,整合刘阿姨的病史、影像数据等信息,筛选出最优的手术方案,并预测手术效果。最终,团队决定采用机器人精准定位技术,为刘阿姨进行双侧脑起搏器(DBS)植入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3天,刘阿姨手部不自主震颤幅度和频率显著减轻,药物控制的缓解时长也从术前的3.5小时延长至6小时以上。据了解,此次诊疗中,DeepSeek AI医疗大模型通过整合患者的病史、影像数据和药物反应等多维度信息,制定个体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以及手术效果的预测。同时,医生团队摒弃传统的立体定向技术,转而采用高精度机器人导航,利用AI算法将MRI和CT图像融合,构建出精准的“脑深部电极植入靶点”。 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周辉表示,DeepSeek术前评估结合机器人精准定位的联合应用,是本次手术成功的“双保险”。未来,神经外科团队计划将DeepSeek扩展到更多诊疗中,推动神经外科手术向更精准、安全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热AI冷思考 “AI”未来会取代医生吗? 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赋能医疗,是推动医疗变革的重要引擎。我们要积极拥抱AI、拥抱变化、拥抱未来。医院将以“小悦医生”为起点,探索妇幼健康服务的新范式,让医疗变得更加智能、高效、便捷和普及。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欧奕强 当AI将基础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效率提升后,医生的角色和价值也必然随之进化。医生将不再仅仅是技术的执行者,而将更多地转向医学战略家的角色。AI可以为医生提供多种诊疗路径的参考,但最终的决策权仍然掌握在医生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AI的建议、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的生命价值观(例如对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长的偏好排序),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最终做出最符合患者意愿和医学伦理的决策。 未来医疗场景中,具备AI协同能力的医生将更高效地完成三个关键突破——在海量数据中把握诊疗趋势,在复杂数据中识别关键信号,在技术方案中融入人文关怀。这种“人机协同”的模式将最终指向医学的终极目标:在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中山六院院长吴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