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千里奔赴,跨越山海。他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
好人简介:
从珠江之滨到赤道几内亚,一名广州外科医生用18个月书写了一段温情的守护生命的故事。他直面疟疾与语言壁垒,填补当地腹腔镜技术空白;他自购耗材救治一名非洲青年,让中国医疗队的名字成为异国他乡的温暖印记。他是“广东好人”叶劲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第32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队员。2022年7月,他赴赤道几内亚执行为期18个月的援外工作任务。2023年,赤道几内亚政府将象征国家最高荣誉的“国家独立勋章”授予这位中国医生。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通讯员 穗文明
初心如磐,踏上援非征程
叶劲松对援非医疗事业的向往由来已久。每当看到援非医生的感人故事时,他都会被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梦想着有一天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非洲民众。2021年10月,得知援非通知发布后,叶劲松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层层考核和面试,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坚定的信念,被选拔为中国第32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队员。
为更好地完成援非任务,在2022年1月~7月的出国前综合培训中,叶劲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深知语言是与当地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的关键,于是起早贪黑地学习西班牙语,顺利通过西班牙语SIELE等级考试。同时,他还系统学习非洲国家常见传染病防治、急救以及新冠病毒感染防治等课程,为应对当地复杂的医疗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凭借在培训期间的优异表现,叶劲松被委任为医疗队队委,并担任马拉博点点长。
2022年7月下旬,叶劲松和来自广东省内多家医院和单位的24名队员一起,奔赴万里之外的赤道几内亚。到达马拉博后,他带领点内其他9名队员迅速克服工作条件简陋、蚊虫肆虐、语言沟通等困难,以最快速度适应并融入当地的救助工作。
渔鱼兼授,深受医患信任
在当地,叶劲松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很快便成为科内的技术骨干,开展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与手术。与此同时,他积极推进腹腔镜新技术,解决团队组建、手术定价、器械增补、器械消毒等问题,为腹腔镜手术顺利开展扫清障碍,成功开展当地医院首例腹腔镜手术,填补当地腹腔镜技术的空白。
为让技术真正扎根,本着“渔鱼兼授”的精神,叶劲松开设腹腔镜外科基础操作培训班,手把手教授当地医生持镜、缝合等技能,增强他们的无菌观念,提升急重症患者救治能力以及防治疟疾、伤寒、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
在援非期间,叶劲松累计为当地民众提供超过4000余人次的门诊服务,完成近900例疑难手术,为900人次中资企业员工、华人、华侨提供医疗咨询和诊治,带领全点队员为赤道几内亚赴华留学生体检超过200人次。他还积极为当地居民、中资企业员工开展义诊,送医送药,让他们享受便利的诊疗服务。
救死扶伤,
点亮生命之光
在马拉博的日日夜夜,叶劲松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
有一次,当地医生出现误诊,在手术过程中才发现患者阑尾并无问题,于是第一时间请叶劲松帮忙。经过全面仔细的探查,叶劲松最终找到患者肝脏原发病灶并进行处理,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当地医生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医生真棒。”
还有一次,一名中老年腹膜炎患者在手术室内心跳骤停。其他医生均表示病人救回来的可能性不大,但叶劲松没有放弃,下定决心全力抢救。经过40分钟的不懈努力,患者的心脏终于恢复跳动,当地医护发出惊叹:“中国医生太敬业了。”
2022年12月初,叶劲松接诊一名华侨。患者受颈部肿块困扰3年,当地公立医院却迟迟未能安排手术,私立医院手术费用又过高。叶劲松评估病情后决定为其手术。由于马拉博医院没有专门的无菌手术方巾,叶劲松自行创造条件,用一次性无菌手术衣裁剪出方巾,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伤口未留疤痕。患者专程让亲人在国内定制锦旗并邮寄到非洲,亲自送到医院,表达对叶劲松的感谢。
2023年7月,叶劲松在帮拟赴华留学学生埃斯特万体检时发现,其患有左侧腹股沟巨大疝。由于经济困难,埃斯特万本想放弃留学机会。叶劲松觉得非常可惜,于是反复与医院沟通,医院最终同意减免手术费用,叶劲松还自掏腰包为埃斯特万购买疝气补片与麻醉用药。接受手术后第二天,埃斯特万便顺利出院。他一再感谢叶劲松,感谢这名中国医生让他有机会圆留学梦。
叶劲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履行援外医疗队的职责,用真情和行动诠释援外医疗精神,为祖国援外医疗事业作出贡献。他在援非期间的工作表现,获得当地国家卫生部、医院、患者的一致高度认可,多次获赠锦旗和感谢信。离任前,他被马拉博地区医院授予“表扬”证书,同时被队内推选为“优秀队员”。此外,赤道几内亚政府还授予叶劲松赤道几内亚国家最高荣誉奖章“国家独立勋章”,这是对他援非工作的最高肯定。
好人说
我希望发挥专业所长,尽自己的绵薄力量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